上海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是中國式的華爾城。
上海位于中國的華東地區,地處長江和黃浦江入海匯合處,是長江三角洲沖積平原的一部分。他是中國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國中央四個直轄市之一。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個以漁業和棉紡織手工業為營的小鎮。
19世紀,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開始展露鋒芒。1842年《南京條約》簽定后,上海成為中國開放對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為東西方貿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發展。
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至20世紀30年代,上海成為跨國公司開展貿易和商務的樞紐。
但在1949年建國之后,外國人幾乎全部離開了上海,上海隨即沒落。
改革開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開始重現往日的繁華,成為了今日中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貿易港口。
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國重要的科技、貿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個國際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
上海已經發展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經濟和貿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會成為未來的全球城市。國際主流媒體更將上海形容為“世界經濟發展最快的典范”。
如果說上海是一顆璀璨的明珠,那么北京則是耀眼的星空,雖然遙遠,但龐大無比。
北京
北京是中國首都它歷史悠久。自秦漢以來,北京地區一直是中國北方的重鎮,名稱先后稱為薊城、燕都、燕京、大都、北平、順天府等。
在貞元年間,金朝皇帝海陵王完顏亮正式建都于北京,稱為中都。此后元朝、明朝和清朝的都城均建立在北京。
近代,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定都南京,1912年遷都北京,直至1927年北洋政府垮臺。
而此時北京的地方體制仍依清制,仍稱順天府。直至民國三年,改順天府為京兆地方,直轄于北洋政府。
北伐戰爭后,中國的首都遷到南京,北京被改名為北平特別市,同時撤銷京兆地方。
1930年6月,北平被降為河北省轄市,同年12月復升為院轄市。
1937年七·七事變后,北平被日本占領,并成立傀儡政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將北平改名為北京。
1945年8月21日,第十一戰區孫連仲部收復北京,并重新更名北平。
1949年1月31日,中國共產黨軍隊得到北平控制權。
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紀年、國歌、國旗的決議》,北平重新更名為北京。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宣告成立。
改革開放三十年來,北京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今日的北京,已經發展成為一座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
西安(陜西)
西安這座城市就像一部活的史書記錄著中華民族的滄桑巨變。
早在 100 多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以西安的藍田猿人為代表,揭開了人類文明的一頁。
到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在此建造了村落——半坡村,成為中國母系氏族公社繁榮時期的典型代表。
西安是秦朝的帝都,秦始皇將中國建筑史上的杰作阿房宮建造與此,并在驪山建造了規模巨大、埋藏極為豐富的歷史寶庫秦始皇陵。
在漢唐時期,西安就是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對外交流的中心,是當時人口最早超過百萬的國際大都市。
至今,西安與世界名城雅典、開羅、羅馬齊名,同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
如今的西安,又是一座以機械、電子、電工、航空航天、輕工工業為主,擁有 500 多個科研機構、 40 余所大專院校,經濟繁榮、環境優美、文明整潔的現代城市。
這些構成了反映西安現代社會發展成就的旅游資源和產品,使西安旅游更具魅力。
近年來,旅游業已成為西安市真正的支柱產業和先導產業。西安市還首批獲得“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
俗話說,饕餮盛宴,百王有首。西安是上古巨龍,而北京則是皇室金龍,上海為左上青龍,深圳則為狂戰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