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遠美好的童年
不知道現在的孩子們的童年是怎樣的,我想大多數還是無憂無慮,在眾人的呵護關愛與祝福中成長,如果是獨生,那就更是萬千寵愛于一身了。
不過,有幸運的孩子,自然就有不幸的,古時候“易子而食”的孩子們,恐怕就是帶著罪孽來到世上的。不過我個人認為,孩子們應該是清白無辜的,不需要把什么其他的任何東西強加在一個單純的新生上面。
當然我們的故事沒那么久遠,沒那么悲慘,卻也談不上美好,談不上幸運。
小學作文《我的父親》里面,總有許許多多深夜發高燒,還下著大雨,泥濘的道路上背著高燒42度的傻孩子去醫院的故事,看上去很虛假。不過好在他還能坐在教室里面編故事。
真正發高燒而沒有及時得到救助的孩子們,有燒成盲聾啞的,有燒成傻子的,也有就那么燒死的,這樣的故事,雖然不是普遍發生,卻也屢見不鮮。
好在故事的主人公,小明,從來沒有這樣的高燒經歷,他只有一次次的摔倒,從各種各樣的高度掉落。
最低的高度,是摔倒在門檻上,磕斷了鼻梁,小孩子的身體太脆弱了。接著是從炕上摔到地上,從5級臺階上摔下,這些還好,還可以勉強承受。
接下來做一個必要的普及,在西北的農村里,村莊是建在山上的,所以,房屋是一層一層的,階梯向下,每家門前,都有一個5米以上的,算是一個小崖的東西,底下可能是軟地,也可能是硬路,話說到這里,我們接著繼續,小明又從3米摔到5米,從5米摔到8米,好了,到此為止了,再摔就要死人了,事實上,在這樣的過程中,小明有好幾次摔斷了氣,不過斷氣不等于死,每一次,他都有驚無險地活了過來,而且很幸運的,沒有留下任何后遺癥或者內外傷,除了第一次摔斷鼻梁那有一個淺淺的月牙印,只要一皺眉頭,就會出現。好了,小明這最初的災難,算是成功的渡過了,有句話叫大難不死必有后福,不知道在他身上會不會應驗?
和很多村里的留守兒童一樣,時代在變遷,生活在進步,光靠種地不再能養活一家人,小明的父母必須外出打工,小明就從小和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為什么不是和爺爺奶奶?
因為爺爺奶奶有七個孫子要照顧,而外公外婆卻只有一個小外孫。
但有意思的是,若干年后,等小明和母親回憶往事,母親說他一直是在爺爺奶奶家受苦,可小明卻記得自己一直是在外公外婆家成長。
不過這不重要,重要的事既不發生在爺爺奶奶家,也沒有發生在外公外婆家,而是發生在自己家。很奇怪,為什么突然,自己又是在自己家里長大了呢?
這些問題都很難找到準確的答案了,除非小明能回到過去,看看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
他可以嗎?
那是一個黃昏,還是一個傍晚?總之,天地間的一切是奇異的黃色,就像是加了一次濾鏡一樣,一般要刮沙塵暴或者下雷陣雨,天就會是這個顏色,母親牽著小明的手走在路上,他們好像說了一路的話,好像什么話也沒說,小明已經全然忘卻,但有一件事,他記得很清楚,當時的他心里在想一件事:
為什么電視上的小孩子,都能清楚記得小時候發生的事,我卻什么也記不得?
這可不行,他想,我也要記起,萬一我以后也需要回憶童年,可童年卻什么也沒有,那豈不是很遺憾。
有意思的事是,童年的他唯一刻意要記住的事情,就是暗示自己要記住童年本身。
接下來的事情,加深了他的印象,他始終想要描繪自己看到的場景,卻發現回憶變得越來越奇怪。
他們走到了家門口,家里的大門是木門,本來是灰白色的,一塊一塊長木板拼湊在一起,現在卻被天空中那奇異的顏色染黃,母親在開門,小明轉身回頭去看遠方,遠方是一座山,與他們家的位置差不多相對的,是一個建在山頂的碉堡,是以前村民們用來防馬賊的,不過現在早已遺棄,他們村的山頂也有一個,對面的那個碉堡上,修了一座鐵塔,不知道那是個什么塔,電視塔、電線塔、電信塔?他記得自己一直想過去看一下,但這是個永遠的想法,等他有了自己的時間,可以一個人行動的時候,對于這座塔,他再也提不起興趣來。
現在要說的事情是,在他轉身的那一刻,在他看見那座鐵塔的那一瞬間,一道巨大的閃電,劈在那座塔的頂尖,在緊接著的一瞬間,從塔尖到地面,形成了一個半圓的透明球形保護罩,球面上還彌漫著閃電的裂紋,那一幕十分的震撼,可能還伴隨著什么巨大的聲響,不過小明不知道那是什么聲響,現在的他回憶,那一幕是無聲的,震撼,卻寂靜,閃電形成的亮光在他臉上一陣變幻,在他眼睛里造成沖擊,可他的耳朵什么也沒有聽見。
年幼的他拽拽母親,想讓她也看見這個場景,可母親回過頭什么也沒看到,小明也什么都沒說,母親以為他只是心急了,剛好門已經開了,她牽著他的手,走了進去。
臨進門,小明回頭看了一眼鐵塔,什么也沒有,什么也沒有發生,什么也沒有留下。
他沒再和任何人提起自己看見的這一幕,后來他了解到幻覺,夢境這樣的概念,他試著把那一幕歸結于這些東西上。
他后來渡過了平凡的一生,生命中再沒有災難,也沒有奇景,只是普通的一生,如同將要下雨前烏云密布一樣的,平靜、沉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