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余援又思忖了一會,暫時想不到什么大的錯漏,便決定先行測試魂形隕落對陰魂的影響。
揮手。
一只兔子魂形憑空出現。
馬余援心一狠,抖手將蛇形魂形釋放出去。
以‘顯形’境魂形一擊打向無防備的‘夜游’魂形,結果顯而易見,那兔子魂形一陣扭曲,然后無聲息的化成一蓬碎片,消失的干干凈凈。
“唔……”
馬余援悶哼一聲,臉色一白,但立刻嘴角卻勾了起來,魂形被滅,他陰魂的損傷比想象中要輕得多,就像是從肉軀中挖出小小的一塊肉,疼痛更勝過損傷,損失一個‘夜游境’的魂形造成的損傷,最多兩三日就可以康復。
若損失的是‘顯形’魂形,當然會傷的更重,但以這種傷勢來推斷,便是再疊上幾倍,也無甚大礙。
最重要的一條顧慮解決了。
馬余援又笑了笑,在心中梗塞了數月的郁結愁緒一掃而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只要再多練習練習,將法力傳輸控制到完美就能開始真正嘗試了,嗯,這尼山距離泗水并不太遠,也在敖黿的法域范圍之內,不能著急,起碼得等到離開之后,才能夠嘗試,那敖黿再是‘日游’巔峰,突破陽神也必然九成九是要失敗的,只要離開這……
‘顯形’啊!
這樣想著,馬余援心頭不由一陣火熱,但不知怎的,各方面都已想的及其明澈,在這火熱下,心中其他角落還是有隱隱的不安……
……
爆竹聲中一歲除。
任城縣中,望月樓,雅間里,并開了三四桌,數十名世家子湊在一塊,觥籌交錯間,放浪形骸。王潤乃天下大儒,襯著他的名頭,大梁境內,大世家的庶子,小世家的嫡子在這尼山匯集一堂。正月里來是新年,這本該是闔家團圓的日子,但士子們卻是天南海北的匯聚,家鄉路途遙遙,再加上再過上半月,王潤便要調走,謝師宴在即,這是禮數,年前士子們也不好隨意歸鄉,于是,此時便只能相互的聚集在一起,聊慰鄉愁了。
今日做東的是王枋文,由他牽頭,才有今日的酒宴。
自從泰山府歸來后,他瑯琊王氏嫡系子弟的身份被確定,便是尼山上諸士子中身份最貴的了,此刻王枋文坐在最上首,馬余援馬佛念孔伯年都坐在這一桌,嗯,梁山伯也在,有那一日救命之恩,這些時日王枋文和梁山伯也走的近了,梁山伯坐在最下首。
“山伯。”王枋文舉起酒杯看向梁山伯,“前些日子‘元正’宴上,山伯一首《泰山》意境雋久,今日新年初一,在座的又都是好友同窗,不知山伯可有詩性,再作得一二首詩,為這節令多添些氣氛?”
桌尾,梁山伯身板挺得筆直,臉膛方正,顯出器宇軒昂。
自從泰山府回來后,梁山伯整個人便再不像是從前了,他仿佛一柄銹劍從河里打撈上來,經過磨洗,開始漸漸顯露鋒芒。
桌上的世家子都將眼眸看向梁山伯,有些無所謂,有些則透出興趣,有些顯出不屑,畢竟只是寒門子,但不論是感興趣的還是不屑的,都沒有開口說些什么,梁山伯已入了王枋文的眼,王枋文開了口,自然沒有人會刻意掃興。
這種種眼神同樣也落入梁山伯眼底,他面上不動深色,起身,看向王枋文。
“這些時日多承蒙枋文兄厚待,既然枋文兄有此興致,山伯敢不從命?”梁山伯閉目像是思忖了一會,然后睜開眼吟道,“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注1
又一首。
馬余援略微低下頭,隱藏住自己的表情,心底里在嘆息,又是一首存于他記憶里的前世的古詩,依稀的記得這首詩是前世小學課本上學過的,膾炙人口,至今都還能背出完整的詩句,只是詩名和作者有些記不清了。
“噼里啪啦!”
爆炸聲恰響起,從望月樓的大門口直傳進這二樓雅間,端的是十分應景。
“爆竹聲中一歲除……”王枋文咀嚼著,他看向梁山伯,“好一首七言,此事于平凡中見真,寫實中見情……”王枋文感嘆,“從山伯口中總有佳句啊。”
“慚愧。”
梁山伯略低了下頭,眼眸一閃。
“山伯兄,不知此詩何名?”又一名世家子開口,眼中的輕慢已不再,他看向梁山伯的眼神中有些欽佩。
“此詩名為……”梁山伯的聲音頓了頓,“《元日》。”
“《元日》,好,好一首《元日》!”
“那首《泰山》雄渾壯闊,原以為山伯詩風大開大闔,卻不想,也能做出如此朗朗上口的質樸七言,山伯于詩文上的造詣已返璞歸真了!”
眾人感嘆。
接著,又是一陣輪番的贊不絕口。好一會,這一首掀起的話題,才翻了過去。
“枋文兄,泰山府中泰山道作亂,朝廷已下令各世家各縣官員均撤出府城,行堅壁清野之策,已困殺山匪,枋文兄,我等都明白其中究竟,那些……確實不會出泰山,可這泰山盜……尼山到底距離泰山府甚近,如今泰山府出了此等變故,那些泰山盜難保不會跑出來,雖進來州牧大人在這任城左近多安排了兵士,可我這心里不知怎的,仍是不怎么安寧,你們曾遭遇過泰山盜,不知道,可否于我等言說一二?”
這人說著,眼神一邊掠過了馬佛念和孔伯年。
“泰山盜……”王枋文抿了抿嘴,眼中閃過一絲后怕,又看了眼梁山伯,“確實悍勇,那日若非是山伯……”
王枋文粗粗的敘述了一遍,引得眾人一陣驚嘆。
“何止是兇悍,這些盜匪簡直是殘忍,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我等這幾日還是多小心些,等再過幾日謝詩宴后,便趕緊離開罷。”
有士子道,話語引得眾人一陣附和。
馬佛念看了馬余援一眼,后者低著頭眼神閃爍,而另一邊,沒有人注意到,梁山伯的眼眸也閃了閃。
注1:《元日》,宋,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