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推測,遠在春秋戰國以前,在五溪這一片土地上生活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因為部落眾多而又不成國家,于是被稱為百濮。
這百濮既參加過牧野誓師,也和周邊的庸人、蜀人、羌人以及后來的楚人,有爭戰也有交融,但想要清楚地知道其流變,難以考證。
隋朝時期,五溪之地或稱沅陵郡,或稱辰州,一個名字就囊括了后來的湘西州和懷化市全部地方。雖然如此,也還是郡縣制模式。比如叫作辰州,是因為此時改辰陽縣為辰溪縣;叫作沅陵郡,是因為隋煬帝要把五溪納入荊州,不可能兩者都稱州,于是改辰州為沅陵郡。
進入唐朝,為了更有效地管理,卻又對五溪地區進行細化和升格。細化,簡單說就是分割;升格,則是把縣提升為州。于是,辰州由地區總名變為只管理王芳現在負責的五個縣。而像大鄉縣這邊,則從原辰州中獨立出來,改名溪州,這溪州和辰州是平級的。
此中有兩點引人注意,一是五溪地區從唐玄宗劃分十五道開始,不再屬于江南西道,而是黔中道。五溪地區和常德、澧州地區,有點像回到了秦朝的黔中郡與洞庭郡的意思。二是五溪地區并非想象中的羈縻州,而是正州的建制。
因此,當時間來到唐末,比如公元900年,會出現宰相王摶被崔胤和朱溫陷害,貶官溪州刺史的故事。
同時,在事實上,雖然五溪大部還隸屬于源自黔州都督府的武泰軍,但實則已經歸屬于雷滿的武貞軍。武貞軍管轄大湘西,所以才會出現883年雷滿掠奪錦州的事情。
到了五代十國,就在彭瑊帶著一眾彭氏子弟進入溪州時,他們主要面對的是兩大勢力:
一個是酉水北面,如今永順縣和龍山縣這一片的原始土著,他們有三大首領,獵王吳著沖、谷王惹巴沖和漁王春巴沖。
另一個,則是酉水南岸的田、向、覃、龔、朱、冉、張、譚等大姓,他們可能是漢代以后從巴蜀逐漸遷移而來。
地盤只是大致劃分,因為明面上畢竟還有一個溪州刺史,這是一個正州的刺史,雖然他只能管理城內的一千戶。
而這兩大勢力經過漫長時間融合,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比如會一起祭祀八部大王,也會一起跳茅古斯舞等。
八部大王,是土家族的古代祖先,是八個部落或八峒的首領。其中,最重要的是首八峒,在保靖縣的黔山腳下、酉水河邊。這八人沒有漢姓,吳著沖也是,可以寫成禾撮沖。
漢姓的地盤上有苗人和徭人,而吳著沖的地盤上也還有廖、石、麻和龍等大姓存在。所以,酉水兩岸的形勢總的來說,還比較融洽。
但是按照張濟潔的描述,王芳推導,彭瑊在來溪州之前,是肯定有和馬殷與彭玕秘密商討,是帶著強烈使命而來,必須拿下溪州,把五溪掌握在手里。
為什么這樣肯定?因為彭士愁投降時,就拿出了溪州、錦州和獎州三州印信。
要知道,開平三年(909年),因為江西最大的霸主鐘傳已死,彭玕還在聯合虔州盧光稠等人聯合進攻南昌,發起了象牙潭之戰。因為他之前已經和馬殷接過頭,所以此戰失敗后,于這年七月去了湖南,被授郴州刺史。此時,弟弟彭瑊還在固守他們的老家,沒有來湖南。
他們一共是五兄弟,彭玕是老四,有11個兒子13個女兒。彭瑊最小,1個兒子3個女兒。
到了910年,沅陵的歷史沿革上有一句話:“后梁·開平四年(910)吳敖舉事,駢圍赤石,辰州刺史彭堿率部鎮壓。吳敖被俘,寧死不屈,闔門遇害。”
其實是910年四月,吳國的水軍指揮使敖駢,進攻彭瑊的老家吉州赤石,馬殷派人救援,抓住了敖駢、帶著彭瑊一起到了湖南,敖駢不從而身死。也就是說,彭瑊是這個時候來到的湖南。
而此前907年時,因為雷滿的兒子雷彥恭太過囂張,且歸順了吳國,于是,剛做皇帝的朱溫下令荊南和馬楚聯手剿滅雷氏武貞軍。到了908年年底,秦彥暉終于攻陷常德。
但是,五溪地區還在反抗。910年,潘金盛、昌師益、宋鄴和符彥通等聯手進攻,一直打到了湘鄉附近。
911年,呂師周出動,閃電一擊,潘金盛身死,昌師益和宋鄴投降,五溪平定。
912年,馬殷實行羈縻制,以昌師益為敘州刺史、宋鄴為辰州刺史。
換言之,五溪還有溪州、錦州和獎州這三州沒有安排好。而且,敘州這里,不僅有符彥通,也還有靖州的楊再思,都在虎視眈眈。
而算算時間,彭瑊已經到了湖南一年多,于是馬殷召集彭氏兄弟,必然有一番安排。最起碼,是授予了使職,并把三州的印信給了彭瑊。否則溪州之戰時,彭士愁不可能以拿出印信來表示投降誠意。
假設這次會議中,馬殷給予的承諾是彭瑊如果能夠拿下這三州,便獎勵給他,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溪州之戰明明彭士愁輸得一塌糊涂,卻還裂土封王了。
那么,馬殷有沒有可能直接就宣布彭氏去做這三州的刺史呢?可能性不大。因為彭氏剛從江西過來,還是漢人。而五溪少數民族眾多,至少溪州、錦州和獎州這三個地方就是土家族、苗族、瑤族和侗族的地盤,如果一個漢人去當刺史,這是看得見的困難。唐朝努力經營,把五溪全部改為經制州,結果失敗,已經是前車之轍。要真有可能,馬殷在宣布昌師益和宋鄴為刺史時,也會同時宣布這三州的刺史人選。
換句話說,王芳推測,彭氏進入溪州,或許算得上一次“潛伏”。
當彭瑊帶著一眾子弟進入溪州前,應該已經有周密部署。甚至,他們可能第一站就拿下了宋鄴,奪下了辰州。總之,宋鄴在當上刺史后,便再無記載。而敘州的昌師益也是,只有楊氏族人說,楊再思把敘州改名誠州了,而據說楊氏和馬楚的關系很不錯。
王芳推測,面對吳著沖和遍布溪州的強宗大姓,馬氏和彭氏商量后的策略是融入當地、徐徐圖之。這應該是彭士愁名字的來源,他本來應該叫做彭彥晞的。
士,在科舉時代一般不會隨便使用,因為古代有避諱。像李賀,就是因為父親叫李晉,晉和進士的進同音,便無法參加科舉。而彭家是書香門第,據說還是進士出身,斷無讓彭彥晞改名彭士愁的道理。
那么,后來一直用彭士愁這個名字,這或許是想在向溪州宣示,他們并非漢人,或無意功名的漢人,是避難來到了五溪。因為在五溪,改了漢姓的土人,他們的姓名和班輩中出現士和仕字,卻很常見。
為了加大成功率,彭氏帶入五溪的人才也很多,首先是直系子弟。彭瑊和彭士愁只是明面上的,實則更有彭玕甚至他們幾個哥哥的影子。像銅柱上的兩個守溪州刺史,彭允滔,是彭玕第八子彭師顏的兒子;彭師佐,是彭玕的第十子。
然后還有不少的能工巧匠、歌舞藝人等。這從祖師殿高超的建筑工藝,還有宋家包顯示的戰樓和爬山虎可知。
總之,他們應該是在進入溪州之后,首先選擇了和五大姓合作,甚至有過承諾。不然的話,銅柱上不至于出現兩個彭氏以外的守溪州刺史。
獲得這一勢力支持后,便要拿下吳著沖等土著了。傳說彭士愁正好遇到了吳著沖的女兒秀英選駙馬,他大概被彭氏子弟們推為代表,以不凡的資質贏得了繡球,自此真正成為了土家人。
大概是在堡山寨也已修好后,彭瑊便與吳著沖攤牌了。吳著沖大略類似天龍八部中蕭峰,一種戰力高、講義氣、愛獨立自由、性情粗豪而被命運所拋棄的悲劇英雄,肯定沒答應歸附馬楚。于是便出現了田好漢與向老官人的組合,他們便是彭氏進攻吳著沖的幫手。從向宗彥的前溪州左廂都押衙這個職務來看,大概田好漢田爾庚應該是右廂。
當然,這個向老官人還有一種說法,或者彭瑊的另一股助力,那便是向柏林。
這向柏林是從湖北來鳳縣的漫水土司過來的,據說和哥哥鬧矛盾,他偷了印信就跑入了溪州。說起來,來鳳縣城與龍山縣城只隔了八里遠。酉水就像太極圖中的分割線,兩個縣城,一龍一鳳,像黑白兩點分立左右。它們是中國距離最近的兩個縣治,在地圖上幾乎重合,往往只能顯示一個。
這吳著沖的勢力很大,橫貫龍山與永順,其吳王宮甚至不比堡山寨差。所以,雖然彭瑊和彭士愁取得了吳著沖信任,但心里沒底。拿下吳著沖,最后就著落在向柏林身上。
據說向柏林獲得了春巴沖,或說楷巴沖的芳心,二人結為了夫婦。原來,吳著沖三首領里面的漁王,不僅善于捕魚,還是一個負責教育的美女,其根據地就在里耶鎮附近。而漫水土司位于來鳳縣西南,向柏林順著酉水而下,的確會最先接觸酉水邊的春巴沖。
雖說春巴沖婚后慢慢發現了向柏林的問題,曾警告過吳著沖,但吳著沖根本不信。
總之,彭士愁娶了吳著沖的女兒,還有向柏林娶了春巴沖,或許都是真的,或許只有一件是真的,并在后世廣為流傳,是彭氏拿下溪州的關鍵之一。
所以,當彭氏又通過不斷努力,比如經常幫助當地人,已經獲得廣泛人心后,最后又拿到了吳著沖全部情報,終于動手了。
那一場血戰后世多有流傳,比如:吳著沖敗走猛峒,瑊公復率眾擊之,遂逃洛塔。瑊與漫水土司之弟向伯林聯合,令伯林攻之,把吳著沖困斃逐死于洛塔山洞,遂將洛塔酬向氏,余土歸瑊。。。。。。
彭氏拿下溪州,大約只用了十年。為什么?因為據記載,921年,符彥通帶著辰州和敘州的苗族與侗族,向馬楚發起進攻。最后,還是馬殷調動了親信、寧遠節度使姚彥章出馬,平定了這場風波。
也就是說,可能拿下溪州后,彭氏便向南行動,目標直指錦州和敘州,這就影響到了南江土酋的利益。而宋鄴和昌師益如果已死,彼時五溪南江大姓之中,符氏和楊氏或許利益受損最大。而楊氏的地盤更接近貴州,大概采取了保守防御政策,而符彥通退無可退,故而直接爆發沖突??傊?,939年的溪州之戰,似乎楊氏和符氏都沒有參加。
那么,彭氏貫通了五溪,馬彭又是親家,為什么最后卻翻臉、出現了溪州之戰呢?戰后的結局為何如此令人驚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