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多聞中年人感慨生活不易,一事經眾口入耳,不由想探一番究竟。所聞種種,不外乎終日忙、壓力大、花銷多、活著累。匯眾人共通處,蓋學校放假之故。其辛苦具體表現在:
黎明即起,送子補習,要家長陪同;
既昏便息,總結功課,必親自輔導。
一粥一飯,做好送到嘴邊;
半絲半縷,全做學業花銷。
宜補己之憾事,毋聽子言興趣。
報班必須全面,班任切勿怠慢。
學多種技能,求全面發展;
管他愛不愛,我算盡力了。
種種中年不易,皆是將希望托付子女之故。人到中年,有老小,背貸款,養家不易。若在此基礎上奮斗、追夢,種種羈絆使人不得專注,且風險極大,認命仿佛是眼下最有利的選擇。但生活不如意,十之八九,庸碌之人的煩惱大多是因一事無成,逼迫子女事業有成不失為權衡利弊后,投入最少之良策。竭力提高考試分數、盡可能多的掌握課外技能,便可提升成功概率。
學生在教室里補習或學習課外技能,家長在門口撥弄手機等候,下課時把面包塞給孩子,急匆匆去趕下一場。于是孩子想玩手機時,父母放下正在撥弄的手機,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不可玩物喪志;孩子不想讀書時,父母回想自己年如何不愛上學,幡然悔悟,馬上拿起戒尺,教育孩子要好好學習,不可不思進取;班任無論作何言辭,皆唾罵其只認錢財,而后備齊重禮,求多多照顧。于是便有了生活不易之感慨,尤以孩子不理解父母苦心最甚!網癮少年不理解愛上網的父母為何不許自己上網;叛逆少年不理解不愛學習的父母為何強迫自己學習。鄙人問,那些說贏在起跑線的人,何為終點?
《輔導》
先生出考題,
父母臨大敵。
執筆案邊泣,
當年不學習。
《起跑線》
門外手機亮,室內苦功練。
碌碌無為者,半生盡遺憾。
若生懈怠心,感恩有書念。
反觀講話人,絲毫皆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