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與青年
青年像坐標軸的原點,左手提著過去,右手撲捉未來,而現在是青年。
青年是個美好的時刻。根據埃里克森的發展觀來看,青年期的發展任務是建立同一感和防止同一感混亂。這個過程是多次的肯定與否定的交鋒,最終達到和諧。
青年是個分水嶺,分出自我與他我。認識自己,不是很容易,可又避免不了。從心理上去認同自己同樣不容易。而認同自己的前提條件就是,認識自己的獨立性,達到自我心理的獨立。
一個獨立的生命在于獨立,若是不獨立,那就是一個復制的生命。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從生理上來看,每個人都是獨立的生物個體,可真正的獨立,是心理的獨立,心理的獨立引導一個青年認識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成為自己,而不是他人認為的自己。
認識自己在青年這個時段尤其突顯。青年就像一朵盛開的花,迷人,有香味,活力,有生機。可這是真的嗎?
花有千千朵,沒一朵是一樣的。而每個人的青年同樣是不同的。
一朵牡丹,雍容華貴;一朵梅花,傲骨一身;一株蘭花,清香高潔。
花與青年也有共同點,都會成為塵埃。花有開有謝,零落成泥,青年也會歸向中年,老年,塵埃。
短暫的花期,不長的青年期,卻經歷了風水雨打。
當成為一個青年時,離開避風港,揚帆起航,逆流而行,抵達彼岸;當成為一個青年時,聽著經驗論,揣著忐忑,懷疑著自己,好像又失敗了,一頭栽進黑暗中。
當成為一個青年時,心里有了一個她,肩上有了必須承擔的重量,手里握著自己的未來。
獨立不代表孤立于這個世界。獨立是一種隱形的能力,而不是一堵墻。
可是有時這獨立也是一堵墻,要堵住外界的影響,例如來自他人的意見。意見有不同的意見,而對一個青年來說,如何吸收意見就提現著自己的獨立了。
考慮一切的意見,僅僅是考慮,而不是其他,而在做決定時,要驅除一些意見,然后結合自己的意向與思想,做出決定。
當自身的獨立在某種程度上因環境所束縛時,轉向心理的獨立,因為一切的行為和結果都與自身的心理有關。
當心理上達到了獨立,何懼復雜亂象的外界。
從很小的時候,還不是青年的孩童就已經知道了自己的夢想,成為作家,當一個科學家,當一個數學教師。
而現在是青年的青年,還是否記得呢?各自的理想,各自的花樣年華,在時間里輾轉成為回憶。
也許成為一個獨立的青年不一定能圓了自己的夢,可也沒什么壞處。畢竟,那個獨立的青年在不久之后成為了一個獨立的老年,成為了一粒獨立的塵埃,落定在那里,融入泥里,卻不曾消失。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青年變老年,年年有新篇。那昔日的夢,像極了那花,與青年時同開同謝的花,一花一世界,一生一青年。
當處于青年時期的時候,若能保持一定程度的獨立,那么當跨越青年進入中年,再進入老年,伴隨著生活的是,獨立青年所具備的良好心態與習慣,不僅會擁有一定的物質獨立,還有一定程度的精神獨立,只有當物質與精神都有其獨立,才有可能在看似漫長卻短暫的歲月中,一直按照自己的行進規律前行,不偏移不脫離,而是以其自身獨立自由的形式進行。
沉默是這個世界中最后一項自由,而獨立是這個世界中最接近完善的一條道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