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五
佛陀云:悟道在拈花一笑之間,一念可以成佛,一念可以成魔”。
高老爺和夫人、高衙內一行坐著滑桿,浩浩蕩蕩奔苦泉庵而去。到了庵堂,仆眾都在門外等候,高老爺一家三口去古井邊凈手后,去前廳佛堂拜佛祈福上香點燭,又敬了厚厚一封香資,于是尋至清大師幫衙內看病。
至清大師看了看衙內的樣子,又把了下脈道:“公子是濕氣入肺,加之腎經氣血虛弱,兼有蛇毒不盡,需分三部分診治,大約需要七次耳后刺血,七次針灸,加上湯藥輔助,最后用九幅補藥固本培源,倒是不難根治。預計半旬可愈。我可開方子,施主回鎮(zhèn)上藥房抓藥,至于針灸和耳后刺血,施主也只能去找鎮(zhèn)上的先生了,哦彌陀佛!”
高老爺一聽兒子可治,且半個月就可以治好,忙拱手對至清大師說:“大師慈悲,不愧是佛前菩薩,杏林高手,只要犬子痊愈,我高義定當再請菩薩,重塑金身,庵堂重修,進山道路再建,只求大師能留犬子在此醫(yī)治,老朽不勝感激!”
“千萬不可,庵堂乃方外之地,且都為尼孺之所,令郎豈能留在這里治病?”至清大師道。
高老爺好說歹說,許下眾多好處兼恐嚇威壓,至清大師總算答應了在竹林中,伐竹建屋,每天庵堂會派人過去醫(yī)治,高衙內不得騷擾庵堂清凈,畢竟衙內的名聲方圓幾十里的人都知道,且衙內病愈后竹屋歸庵堂所有。高老爺一行匆忙下山,到家后吩咐幾人去藥房抓藥,再幾人準備去山上的用具建屋的工具等等,還有鍋碗瓢盆鋪蓋衣衫,林林總總準備了幾十擔。
第二天天剛蒙蒙亮,工匠及仆眾三十多人就上山了,高老爺要求兩天建成。好在人多好辦事,竹子砍倒一片,清理出畝許一片地,劈蔑的織竹格打竹板竹席竹床的,都忙乎開了。工匠仆眾們齊心協力,不到兩天建成了一棟三間的竹屋,地面用三合土壘得結結實實,墻壁隔兩尺一根粗壯的立柱,用青蔑編成墻壁,屋頂再竹席上糊了一層厚厚的的黃泥,黃泥上蓋了蘆草,房子外墻還扎上了層層疊疊的竹枝竹葉,外面還有一個小竹亭,和一間廚房,仆房,又用竹子把山泉引了過來,到處彌漫著竹子的清香和生機。
第三天上午,高老爺帶著捐給廟里的物資,著滑桿抬著高衙內,來到山上。早已經清理完畢的竹屋,幾個仆人等在門口,服侍衙內梳洗躺下,高老爺就親自去庵堂,請師太過來醫(yī)治。素云提著藥箱,跟著至清大師一起,給衙內治病。躺在竹榻上的衙內睜開眼,一眼看到素云,一下眼睛發(fā)光,驚若天人,哈喇子都流出來好長。衙內就要下床,高老爺呵斥著總算沒讓他當場出丑。高老爺看著素云的模樣,也發(fā)出異樣的光澤,像狼看到羊羔一般的感覺。
醫(yī)治完畢回庵堂的路上,素云告訴至清大師說:“師傅,那兩父子都不是好人,看自己的眼神恨不得要吃掉自己似的,赤裸裸地欲望,就像用眼神就能扒了自己的衣裳,好惡心好可怕,再也不來這里了!”
至清大師也看出來了,答應素云,以后醫(yī)治,帶年紀大些的徒弟過來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