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這像話嗎?
“既然你自稱梅派正宗,梅派代表,甚至妄言自比梅祖,那你可知《霸王別姬》的真正故事!
雖然四面歌殘終破楚,可你這俗子胸襟又怎識虞姬、霸王!”
“那舞劍的美人,也是癡情的;
自刎的虞姬,也是決絕的!
甚至于在漢軍圍困,十面埋伏之際,她比項羽都少了一份兒女情長!”
秦紹翁老爺子,一步一踏,口中不停,緩緩來到舞臺上,林沐言的面前。
“那末路的霸王,是不愿臥薪嘗膽的;
氣短的項羽,也是威武不屈的!”
“都說英雄氣短,美人遲暮,”秦紹翁的眼睛看著面前的林沐言,“可即便是四面楚歌,十面埋伏之時,為了不拖累項羽,虞姬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自刎;而被漢軍逼至烏江,只剩一人的楚霸王,不愿臥薪嘗膽,威武不屈的他同樣自刎……”
說到這,他頓了頓后,驀然開口:“就連已經乘船離去的烏騅馬,見項羽身亡,也跟著投江自盡!”
“你告訴我,這楚霸王項羽都被你改得給人跪下了,你說還冤不冤?!”
秦紹翁老先生忽然抬手,指著林沐言的鼻子,厲聲怒斥道:“今日,你讓楚霸王跪的是劉邦;明日,你丟掉的就是國人的脊梁!”
原本,老先生指責的都是關于他所表演的節目錯誤,而剛剛這句話,聽起來就有些嚴重了。
作為如今熱度最高,公司力捧的當紅流量小生,被一個老頭子在節目上指著鼻子罵,而且還全部都直播了出去,饒是林沐言善于控制表情,但此時此刻,臉色卻仍是有些不好看了。
倘若自己不還擊的話,無論是口碑,還是影響力,恐怕都會大大下跌。
而且,這老頭子竟然扯到了國人的氣節上面,再讓他繼續說下去的話,局面就不好控制了。
所以林沐言忽然心中一動,開口說道:“秦老先生,您話可不能這么說,現在哪還有年輕人喜歡聽京劇,咿呀哇啦的半天聽不懂一句話!
送您一句話,‘老爺子,時代變了’!”
“如今這些都是過時的老古董了,像您說的那樣,難道這《霸王別姬》,就沒被改過嗎?
時代在進步,我們也得朝前看!
難道今天我表演的這首《虞姬》不好聽嗎?
底下觀眾的歡呼聲莫非都是假的?”
幾個攝像機都特意給了兩人特寫,林沐言對秦紹翁笑著說道:“秦老先生,別再拘泥于你的那些頑固思想了,在現在這個時代,我們必須要改編、改變,以此來讓更多的年輕人喜歡。
如您所說,這京戲能不亡嗎?
只不過,亡不在我的項羽跪下,而是……
亡在古板老套、固步自封的戲曲演員身上!”
林沐言這番話算是對秦紹翁老先生之前那句話的回應了,不僅甩掉了自己身上的錯誤,而且還反將了他一軍。
秦紹翁冷眼看著林沐言,心中卻是嘆了口氣。
其實他前面說的幾句倒是實話,現在的年輕人,喜歡聽戲曲的的確是非常少了,就更別提了解了!
不說昆曲、越劇、豫劇、黃梅、皮影戲;
不說昆腔、梆子、高腔、皮黃腔!
單說生、旦、凈、末、丑幾個戲曲行當,真正了解知道的又有幾個。
就更別說四大須生:余、言、高、馬和四大名旦:梅、尚、程、荀了。
現在年輕人之間似乎流行起了國風文化和國潮文化,這也是這檔節目產生的原因。
只是,真的會有人真真正正的去了解這一文化嗎?
而不僅僅是說,聽個戲腔歌曲,就是喜歡京劇了,我就是國風了,國潮當道了!
秦紹翁老先生對戲腔歌曲的形式倒沒有多大的意見,畢竟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產物,當年“萬人空巷看梅郎”,京劇不也是深受年輕人的喜愛。
只不過當年的年輕人,變成了如今的老年人。
以至于現在許多明星的粉絲,在追自家偶像的時候,也把這種行為比作當年戲迷聽戲時的捧角兒。
但是……
這兩者之間真的不一樣!
俗話說得好,生書熟戲、生書熟戲。
說的便是,聽書的話要聽陌生的,沒聽過的,不然說書先生講個西游水滸、三國紅樓,觀眾自己都能背下來了,誰還會聽你說書。
而戲曲,則是要聽熟的,也就是那些膾炙人口的經典名段。
為什么呢?
因為戲迷不是像聽書那樣,抱著好奇心去的,而是帶著欣賞的態度和過癮來的。
《文昭關》一出戲可算得上是一出老戲了,放在以前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甭說是專門干這一行的戲曲演員了,就算是那臺下的聽眾,都會唱上一兩句,就這么一個所有人都知道,還會唱的老戲,可愣是演了兩百年,到現在還沒演到令人厭煩。
正是因為經過戲曲演員的創作和打磨,保留下來的一出出精華中的精華劇本。
當然,不僅僅只有這些原因。
主要還是戲曲,它是有規矩的。
一如京劇中的西皮、二黃腔,都有著各自的固定板式。
像二黃中有:原板、慢板、快三眼、導板、回龍、散板、搖板、滾板……
而西皮則是有最為經典的二六、流水和快板!
又如凈行中的臉譜分類,像歌曲《唱臉譜》中寫的那樣,紅臉的關公,黃臉的典韋和曹操的奸詐白臉。
甚至于戲曲演員文武昆亂不擋,六場通透,即便是他再如何厲害,這些程式和規矩是不會變的。
而如今戲曲界里的新編的樣板戲,例如《紅燈記》和《沙家浜》,這兩出并不是傳下來的老戲,而是改編的新編戲,照樣有人喜歡有人聽,沒人反對,正是因為,它是按照這個規矩改編而來的。
另外,還有一種改編的曲藝:京歌。
京歌這一形式乍一聽起來倒是和所謂的戲腔歌曲有些淵源,但實際上兩者之間同樣有著天差地別。
京歌雖是歌曲,可卻依然是按照京劇的唱腔、曲調、程式,再加上現代音樂元素形成的,而非戲腔歌曲這般,胡編亂造!
所以,秦紹翁老先生一直抨擊的是,對這種傳統文化亂編、亂改的行為。
你不能說,掐著嗓子唱著自以為是的戲腔,融合流行或者古風歌曲,就算得上是戲腔歌曲了;又或者說,把戲腔融入到嘻哈當中,便可以稱之為戲腔嘻哈;甚至把戲腔和英文歌結合,取名為戲腔英文歌曲。
這像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