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過多的耽誤,古平已經來到了廣安城,當他來到劉有才與張翠蘭家里時,卻被鄭毅的叔叔鄭井告知,劉有才去京城做官了,鄭毅也因為剿匪有功,調到京城里去了。
在廣安城徘徊了一會,古平離開了廣安成,來到了寧溪縣卻發現妹妹古翠花嫁給了林威,原來林威娶古翠花,不單單是因為古平的原因,更是因為古平的父親古大是一名五品的右將軍。
古平在寧溪縣沒待多久,吃了個飯,與古翠花說了說家常,就離開了。
三日后,古平出現在京城的皇宮里,那先天高手、曾經的六皇子楚云如今的一國之君,并沒有發現古平的到來,還在與他的妃子喝酒說樂,讓古平意外的是大普國君身邊的太監卻是古平的老熟人劉二。
“沒想到曾經小溪村的瘋子居然是六皇子。”古平現身說道。
“大膽見到皇上還不下跪。”太監劉二看著古平喊到。
見古平不為所動,身上還背著劍又接著喊到:“來人啊,有刺客。”
大普皇上楚云擺了擺手,示意那些進來的侍衛退下,因為他知道國師的師傅就在皇宮都沒有發現此人進來,就算來再多人也沒用。
不一會進來兩位老者,一個是青山書院的福伯,一個是青山書院的李旭,福伯居然是金丹期修士,李旭也是修仙者但只有練氣期修為。
“你居然是古平。”太監劉二第一個認出了古平,漸漸地打開了話匣,古平才知道原本是二流武者的李旭拜了福伯為師才成為了修仙者,更讓古平意外的是,福伯在青山書院看門只是為了勸李旭當他徒弟。
當楚云知道古平是修士的時候并不顯得有多意外,畢竟古平不現身,連福伯都發現不了他。
不一會古平的父親古大,也進入了皇宮,想必楚云傳呼大進來無非是與古平打感情牌,其實古平進到皇宮只是想知道小溪村里自己的娘親與弟弟狗蛋他們怎么死,誰殺,仇報了沒有。
在皇宮里聽了李旭講了許久,最后古平仿佛了卻了一件心事一般,然后跟著古大回了古法的家。
路其實不長,但是仿佛走了許久才到了古府,進到府內,下人們都知道了呼府有位大少爺回來了,古平的二娘柳氏、三娘楊氏都領著幾個孩子出來,想必那是古平新的弟弟妹妹。
古大沒說什么,而是帶著古平和他那些弟弟妹妹來到了古家的祠堂,進到祠堂古平就看到了母親黃氏與弟弟狗蛋的牌位,還有自己的牌位,古大進到祠堂里第一件事就是將古平的牌位拿走了,然后宣布古平這個大少爺的回來。
古平的二娘柳氏與三娘楊氏似乎對這位突然出現的大少爺很不是滿意,紛紛進言道:“老爺,會不會認錯人啊,咱們古家大少爺古平不是自己離世了么?”
“哼,難道我自己的兒子都不認得。”古大怒罵道。
看到古大已經發聲,誰都不敢去觸碰古大的逆鱗,三娘楊氏看到古平一身布衣,嘀咕道:“也不知哪里來的野種來冒充我古家的血脈。”
二娘柳氏雖然與三娘楊氏不和,但這一次卻很認同三娘楊氏的觀點,古大知道要讓眾人接受突然出現的古平,還需要一段時間,于是便喊管家先開飯。
下人們也紛紛打量著這位突然出現的大少爺,不一會就有一名下人領著古平先去沐浴更衣,古府里所有人都覺得古平的出現是圖古家的財產,但是古大卻知道古平是皇上和那位仙人福安都敬重三分的人,他看不出自己這位大兒子到底有多厲害,但是絕不簡單。
飯桌上已經擺滿了各種佳肴,二娘柳氏開口道:“哼,估計那個寒酸小子從來沒有看到這些菜吧?也不知等會看到這些菜會是一副怎樣的表情?”
“依我說那沒見過世面的窮小子肯定不敢下筷。”柳氏的貼身丫鬟說道。
“哼,這話別再說了,你一個丫鬟,他現在名義好歹也是我們古家的大少爺。”柳氏憋了一眼身邊的丫鬟斥說道。
“嗯,夫人,玉兒知道了,”丫鬟委屈地說道。
“二姐,何必這樣難為玉兒,依我看那所謂的大少爺等會肯定出丑,我們等著看笑話就可以了。”楊氏笑道。
不一會古平就跟著古大來到了飯桌上,眾人的目光紛紛看向了古大身邊的古平,只見古平很是淡然,這讓想看古平出丑的眾人心里很是不舒服。
就在古大想要宣布開飯時,府外卻來了一位太監,古平看了看那太監正是劉二,劉二很是客氣地對著古平笑了笑,這讓大廳里的眾人很是吃驚。
“劉公公何事?什么風吹你來了?”古大問道。
“大喜事,天大的喜事。”劉二拿出了圣旨說道。
此時看到劉二拿出了圣旨,眾人紛紛跪了下來,只有古平沒有跪下,“我就知道這小子沒見過世面,這是想要害我們古家呀。”柳氏看著還不下跪的古平嘀咕道。
古大看著古平沒有跪下來,拉了拉古平,劉二看到古大在拉古平,便開口道:“古將軍無妨,皇上有口諭古平古侯爺可以見到圣旨和朕都不用下跪。”
此話一出,大廳里所有人嚇了一跳,這古家大少爺古平是侯爺?見道圣旨和皇上都不用下跪?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封原五品右將軍古大為三品上路將軍,封原五品右將軍古大之子古平為護國侯,欽此。”劉二宣讀圣旨道。
古大一副小心翼翼的樣子將劉二手上的圣旨接了過來,然后請了劉二入座,原先的事情已經讓眾人很是驚奇,飯桌上劉二不停地拍古平馬屁,這讓眾人更是刷新了認知,更讓眾人覺得這已經算是離譜時,古大喝多了兩杯無意中透露出他的三品上將軍也是因為古平而得來的。
此時眾人已經腦袋嗡嗡了,不再管古平到底是睡,只想著如何討好古平,有些丫鬟甚至還用起了色誘,楊氏與柳氏要不是古大在此,想必也和那些丫鬟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