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靜廬山客至
元慶三十四年,啟燕皇帝遲暮,太子雖立,但朝堂仍不避免開始動蕩。故,皇帝特遣安延侯之子前往靜廬山,尋昔日帝師程恩,望其出山主持大局。
“主子,前方還有三十里左右便是靜廬山了。”派出的探子此刻正跪在地上,抱拳聽候調遣。
顧斂帶著二十個暗衛,在路旁稍作休整。他們都易了容,穿著粗布麻衣。即使這樣,也難以遮掩他身上凌冽的氣息。
正午的太陽火辣辣地撒下,好似要烤焦一行人,夏蟬在樹林深處不知疲倦的叫著,此起彼伏。
顧斂靠在樹下環胸,忽然就聽他道:“出來吧,前面不遠處便是靜廬山了再不動手,怕是要來不及了。”這句話看似輕描談寫,卻讓余下二十人紛紛亮出武器。鋒利的刀刃泛著寒光,或許連劍的主人都不知道,上面沾了多少鮮血。
顧斂依舊單腿支在樹干上,紋絲未動,他的嘴角噙著一絲玩味。
一支利箭破空而來,看方向,直沖顧斂。可還沒有來得及進入顧斂十步范圍內,就被暗衛的利刃斬斷,跌落在石子路上,發出清脆的一聲清響來。
隨即密密麻麻的箭矢從四面八方襲來,暗衛都拿出看家本領格擋箭矢。
顧斂嗤笑一聲,抬手按在腰側的配劍上。下一秒,拂光劍已然出鞘。他單手執劍,漫不經心地挽出一串劍花,身法輕巧地躲過直取喉嚨的利箭。
不一會兒,箭雨停了,地上滿是被砍短的箭矢。“人辰。”顧斂站在原地,被點到名的暗衛蹲下來仔細查看箭矢。
“主子,這些箭沒有特殊標記,單看材質,應是江寧一帶的。”人辰對武器頗有研究,他說的一般不會出錯。
“既如此,便啟程吧。”
顧斂收起拂光,右手食指與拇指靠近唇邊,一聲嘹亮的口哨響起。眾人見狀紛紛效仿。不一會兒,自樹林深處奔來一群馬兒,帶頭的一只馬通體漆黑,唯獨額頭一點是白色的。
那馬兒似有靈性,在顧斂面前慢慢停下。顧斂利落地翻身上馬,輕喝一聲,馬兒便絲離弦的箭一般沖了出去。暗衛上了馬緊跟其后。
三十里對于這些馬兒來講簡直是小菜一碟。不到一盞茶的功夫,靜廬山便映入眼簾。
山腳下是個小村子,暗衛向當地人打聽了一番,得知有個老先生住在靜廬山的半山腰上的桃林里,很像他們要找的帝師程恩。
一行人又馬不停蹄地沿山路找尋村民口中的一片桃花林。估摸半個時辰過去,顧斂看見一抹粉色。待一行人走近一瞧,是片桃花林沒錯。只是開的花不多,在旁邊的竹林遮掩下,不是很起眼。
在這半桃半竹之中,有一間竹屋,顧斂如果沒有猜錯,這便是帝師歸隱之處了。
一行人走近竹屋,遠遠就望見一個小童坐在門口的水井旁,正打著瞌睡。許是聽到顧斂他們的動靜,小童睜開了迷迷糊糊的眼睛,打著天大的哈欠站起身來。
“敢問公子可是來找先生的?”
“正是,我尋程恩程老先生。”顧斂回禮道。
“那便是了,我家先生早已在后院靜待各位。只是我家先生喜靜,人這么多怕是不妥。”小童彬彬有禮。
“你們都在此等候,不可輕舉妄動。”顧斂吩咐完下屬,又轉身向小童說道:“那便有勞了。”
顧斂跟著小童,穿過前院,繞至后院。才踏進后院一步,顧斂就發現了一個躺在藤椅上的老者與一個手執書卷的少年。
不用多想,那藤椅上的老者,便是程恩程老先生了吧。
“先生,人到了。”小童行了一禮,便退下了。
“晚輩顧斂,字縱瀟,拜見程老。突然拜訪,還請老先生見諒。”臨行前圣上特地囑咐顧斂要收一收性子,切不可無禮。
老者并未講話,只是睜開了先前閉著的眼睛。他坐起身來,藤椅發出吱呀吱呀的聲音。
良久,才想起一道蒼老的聲音:“阿隅啊,來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