舅舅的本家是在很偏遠的山上,據說要翻好幾座山才能到,比我們貧困縣村還要落后好多倍。舅舅家里有好幾個兒子,但家里很貧困,勉勉強強活下來那種。后來,經人介紹舅舅做了外公家的上門女婿,下了山。那時候,從山上下到川里,都感覺像是從村里進了城里,跨越了“階層”,很厲害的。
雙方家里沒有一點根基,都是世代普普通通的農民,田也沒有幾分,養活一家人都養不了。婚后很快有了大女兒大兒子,生活愈發拮據,揭不開鍋的那種,舅舅索性就帶著舅媽出遠門謀生,輾轉到了XJ才穩定下來,從打零工到搬磚扛水泥,能做的苦力都做到了,生活依舊沒有起色,而且又接連生了三個孩子。更賣力的干活,不分白天黑夜,但是人的精力畢竟有限,舅舅也開始思考如何能徹底改變現狀。
后來就找相熟的人借了點錢,開始學別人批發點蔬菜來擺攤,大孩子幫忙,小孩子就放到菜籃子里睡覺。小姨的腿也是在那時落下了病根。
后來孩子相繼到了上學的年紀,便又送回老家去上學,只是孩子個個學習平平,勉強小學畢業便輟學了。無奈便又帶了大女兒、大兒子小兒子一起生活,留下小的兩個女兒在外公外婆身邊上學。
小時候,孩子們喜歡攀比各種東西,比如我有舅舅你沒有,我有舅媽你沒有。因為有舅舅而得意了很久,但是很疑惑為什么有舅舅沒舅媽?而且許多年間,我們就知道我們有個嘴里叫的舅舅,從不見其人。
再后來大兒子做了理發店的學徒學手藝,五年之后,舉全家之力在當地開了家小理發店。理發店生意在大兒子的用心經營下漸有起色,后面的孩子也跟著入了理發的門,相繼開了第二家第三家理發店,家里的條件慢慢改善。
孩子們相繼立業成家,生活步入正軌,舅舅和小姨才正式收攤回鄉,拆掉老舊的房子,蓋了洋氣的現代房子,從里到外氣派非凡,一時風光無二。
舅舅說:以前鄰居都嫌咱們窮不來往,咱也在村里抬不起頭來,現在不一樣了,都上趕著來,人的皮太重要了。
前幾年,大兒子把店給了小兒子,帶著老婆孩子也回鄉來,說是老了老了還得在爹媽跟前。不久就在縣城盤了個門面房,開起了新的理發店,規模不大,但是生意還是做的有聲有色,去年更是添了一對龍鳳胎寶寶,樂壞了舅舅小姨,雖然忙累,但是掩不住內心的喜悅。
算起來,媽媽姐妹五人五個大家庭,舅舅小姨一家是最波折的一家,也是最開始條件最差的,最后條件提高的最好的一家,他們付出的努力也是最多的。
普通人的逆襲其實不能叫逆襲,那是無數個日日夜夜勤勤懇懇、辛辛苦苦用汗水和努力澆灌的成果,只是應該的回報,有時候甚至連等價交換都談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