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實考慮了很久,不太想寫這章,也不想讓它跟我的成熟有任何聯系,更不希望我的成熟源于父母的爭吵,無休止的爭吵。
你見過的最激烈的爭吵是哪次?是鄰居吵架?還是陌生人醉酒?還是只是看電視上的人演那種激烈的爭吵?不知道你們有沒有代入感,我沒有,不是覺得他們吵的事情我不了解,不是覺得他們吵架的人跟我沒關系,也不是覺得他們吵的太假,是覺得麻木。
小時候也偶爾去鄰居家看電視,那個時候最火的電視劇就是類似那種戰(zhàn)亂還有家庭倫理劇,記得有一次去鄰居家看電視劇,一個醉酒的父親,總是去騷擾帶著女兒出來過的母親,又是一個喝的爛醉的下午,母親準備做飯,父親拎個酒瓶子過來找母親要錢,母親不給,父親打母親,女兒放學回來看到,父親也不停手。在那個年代這樣一個凄慘的畫面,大一點孩子看哭,大人也眼角濕潤這是正常現象,我看懂了但沒有共情,很平淡的看著,可能是我的表現太另類,大一點的姐姐看我一眼,我好像回了一句習慣了,她也沒聽懂,我也沒解釋。
不記得是哪次父母的爭吵讓我成長的,可能是一次次,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半個月一打架,拼命的那種,誰也不讓誰那種,開始是把我們關在臥室,最后是當著我們的面,后來是在院子里,再后來滿村跑著打。具體原因不記得了,只記得他們從偶爾一句隨口的離婚,到最后當著我和弟弟的面爭論誰跟誰的問題。家里的東西都用不長久,媽媽開始是吵架,不解氣開始摔東西,再然后拿著刀整個村子追,那個時候我們家應該是家長里短劇情的提供者,每次吵架鄰居都能從他們的只言片語中找到新的談資。我從他們一吵開始哭,到拉著弟弟去勸,到看著他們打,到一感覺他們要吵架就拉著弟弟去鄰居家。我們家只說干架都能出套電視劇,各種形式的,首先是場地,分為臥室、客廳、廚房、院子、門口、村子,然后是形式只吵架就結束、邊吵邊摔東西、邊吵邊打、邊打邊跑,然后是武器有雞毛撣子、掃地的、火棍、菜刀、磚頭。最可氣的是他有的時候怕我媽壞他的好事兒竟然把我媽拿繩子捆到椅子上抬到臥室,把臥室門鎖了。
這些有的是我自己記得的,有的是媽媽告訴我的,為了讓我記住曾經的他有多混蛋!媽媽說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們吵架,吵到了最后媽媽說她問我,為什么不去拉開他們就在旁邊看著他們打架,我說拉不開,打到我跟弟弟怎么辦,她突然不吵了,也不想打了,她覺得自己作為一個母親很失敗,自己的女兒說出這種話。
從那以后他們真的不吵架也不打架了,就像兩個陌生人,一個是這個家里的保姆,負責孩子,一個是來住店的客人,吃飯換洗衣服就走了,絕對不超過三天。我突然長大了,感覺這個家不像家了,收起自己的孩子氣,幫媽媽干活,照看弟弟,總覺得那個時候的媽媽好像隨時都能消失,我跟弟弟就沒有家了…
有人說這個世界上永遠沒有感同身受,將心比心這回事,是的,我信,再完美的表演,再動人心魄的語言,再應景的場景,再心靈相通的知己,他都不能真切的體會感受到你發(fā)生了什么。一時的情感共鳴,代表不了什么,也改變不了什么,但是對當事人來說就是一生的影響!
家庭有矛盾,父母有爭端,再正常不過,兩個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因為相親或者喜歡在一起生活怎么少的了這些,磨合是過程也是結果,一直在磨合一直出現問題。但是我希望在孩子不在的時候,或者兩個人找個地方好好理性的談一談,你們的問題跟孩子沒有關系。但是他的童年沒有了,他的愛情觀畸形了,他對未來的憧憬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