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葉路過來,帶過來她給母親從直播間買的棉鞋。
皮面兒的,平底,鞋里面的毛很長,看著就覺得穿上很舒服很暖和。
母親上腳一試,轉了兩圈,“是挺得勁兒的,就是我從上面看,咋感覺有點胖,這個腳面這兒。”
“我從側面看挺好看的,當初一雙稍微高幫的還有這個平常樣兒的,我嫌那個高幫架棉褲,就給你選的這個,這個穿上得勁兒吧?”
“得勁兒,就是看著腳面胖。”
“沒事兒,挺好看的,穿著舒服就先穿著,等過兩天給你買個皮的帶跟兒的,過年穿。”葉路說。
“不用,買那么多鞋干嘛?這個就行。以前過年都好穿個皮鞋,穿著難受,走路都不得勁兒。現在過年都穿平底兒的,我還有一雙足力健沒穿,過年穿那個就行。”
母親拒絕皮鞋。穿著鞋左看右看,覺得挺喜歡的。
“你這個鞋多少錢?你大娘前兩天聽說你給我買鞋,讓我鞋到了拿給她看看,她也想買個鞋。”
“你這個鞋65,我從直播間買的。你看我腳上的短靴,這個是需要搶的,才29。”
葉路回答。
“不過,你腳瘦,你穿這個鞋好看。俺大娘腳那么胖,穿上不好看吧。”
葉路覺得就是買過來日常穿的,也不是啥貴東西,給別人看就不用了吧。再說給別人捎東西,好不好的,都是事兒。
“嗨,我這不是前兩天把這個話兒說出去了,誰知道她就讓我給她捎鞋,我等會兒拿過去讓她看看。”
葉路無奈的看向葉芬芬,葉芬芬也沒辦法。這種老人間的攀比心,就是這么可愛。
“你大大娘前兩天跟你小芬兒姐去名關,去轉了幾圈沒有買著鞋。”
母親爆料。
“都是前兩天,她沒事兒轉你三大娘家了,你三大娘跟你大大娘說,小輝給她買的大衣,棉襖,小萍給她買的鞋,還是足力健鞋,不便宜類。從人家家回來,就逮住機會叫你小芬兒姐帶她去買鞋,實在沒轉到好看的鞋,又去超市,花了100多,這才心滿意足的回家了。”
“你說,你去找人家說話,人家說倆閨女給買了東西了,你大大娘就下不去。咋不說她夏天那會兒,小芬兒給她買個鞋,280買的,你芬兒姐說是80買的,她出去給別人說,有人叫她給捎鞋,她給小芬兒說,小芬兒才跟她說,我不管捎,我捎一雙鞋賠200塊錢。”
“光能她給別人pian(炫耀),別人不能說,一說她就下不去。”
“老了都這個唄。”
葉路附和。你要不是這樣,你干啥一拿到鞋就要出去讓別人先看。
下午3點多葉路跟母親說好出去給兒子看牙,讓母親幫忙摁著點兒。都收拾東西準備出門呀。
“稍等會兒,咱一去不知道幾點回來,我先給你大娘看看,看她買不買,等回來就晚了。”
葉芬芬在旁邊坐著目睹全程,跟葉路對視一眼,“那你去吧。”
坐家等母親回來。
沒一會兒母親抱著鞋盒喜氣洋洋的回來了。“你大娘說要,你再給她買一雙吧。是65是吧?”
“嗯,65買的。”葉路回答。
“行,你再給你大娘買一雙。”
“我大娘穿多大號?”
“穿36,跟我一個號。”
“不是,我大娘那么胖,腳也不小,能穿36?我看38都夠嗆吧。”葉路不解。
“你勤大娘還胖?她這兩年糖尿病,一頓飯就吃一三角饅頭,都瘦4、50斤了,這會兒還沒我斤稱多類。”母親表示。
“不是給俺大大娘捎類?”
“給你琴大娘!”母親強調。“這個衣服鞋可不能隨便捎,也就是你琴大娘,換個人我可不管。”
“哦,琴大娘那行。”葉路放下心來。
旁聽的葉芬芬也放下心。給別人捎衣服鞋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活兒,除了琴大娘,給別人捎都是又出力又生氣。要是母親因為這個再氣個幾天,就不劃算了。
“唉,你說剛才你大娘試這個鞋,說穿著正好,我該把鞋給她放那兒來著,我這咋的又給原路抱回來了。咱這個腦子就是不會拐彎兒。巴巴兒的又給抱回來。”
“那你等會兒從她門口過再給她抱回去唄!前兩天她不是說沒鞋穿了去買鞋了,這個給人家,讓人家先穿吧。”葉芬芬在旁邊建議。
“不用,她不是這兩天穿,她是準備過年穿。前兩天她說沒鞋穿了,就著急的叫閨女過來,當天就去城里買了雙鞋穿腳上了。你大娘那個性格你還不知道,說吃就端,等不及。她那天來找我,叫我帶她去城里買鞋,我那天正好去你姥姥家值班,叫她等一天,明天帶她去,結果她心急的,給小校打電話,叫她大閨女馬上帶她去買了雙鞋。”
“哦。”葉芬芬了解。原來是沒帶人家去買鞋過意不去,所以才這么心急的給人家捎雙鞋安撫一下。
別人求母親幫忙,母親給人家幫不了忙,就會感覺過意不去,要找很多理由來勸自己,或者像今天這樣補償人家一下。
“原來性格中的討好的一面,根兒在這兒”
葉芬芬恍然大悟。
“等過兩天鞋過來了,我再拿著兩雙鞋過去,讓她挑一雙吧。”母親說到。總算不糾結自己腦子轉的慢了。
等葉路和母親出門,葉芬芬自己在家,做自己的事兒。這會兒才清靜。
沒一會兒,聽到身后門響,一回頭,原來是大大娘過來了。
“俺娘剛出去。給葉路一塊兒去給孩子看牙了。”
葉芬芬說出這番話,希望大大娘是找母親有事兒,聽到母親沒在家,會扭頭走人。
事與愿違。
“我今兒沒事兒了,過來你家等會兒。”
希望落空。
“哦,”葉芬芬走過去關上門。
大大娘熟門熟路的進里屋,“吃飯了沒有!”大聲的跟父親打招呼。
葉芬芬重新坐回原位。
一會兒,跟父親打過招呼的大大娘,坐到葉芬芬旁邊的沙發上。
“尷尬了。”葉芬芬心想。
“你看弄個這個陽光房,多暖和。”
大大娘開啟話題。
“嗯,弄個這個是挺暖和的。”
葉芬芬附和。
“你芬兒姐走了,我說出來轉轉。”
“芬兒姐走了?”
“可不是,住這兒兩天,給我買的肉,餃子,成天說我不知道吃。還說給我買雙鞋,我沒有相中類,就沒買。那天逛多長時間,說給我買。”
“嗯,俺芬兒姐舍得了。”
“可不是,前一段兒你小娥姐回來,也給我大兜小兜的買。”
“嗯,閨女都孝順。”
“可不是嗎?你說我在家看個那個孩子,人家爸媽在BJ上班,一天給我100塊錢,我去哪兒能花了,我手里邊有錢,你倆姐姐還成天給我買。你哥哥也成天跟我說,說我想干兩天就干兩天,不想干就在家,你說我看著和孩子又不費事兒,我還愿意干點活兒,你哥哥也是聽我類。”
“嗯。”
每一個老人,說起自己的孩子,都是閨女給買的啥買的啥,孝順,說到兒子,都是兒子也好。好在哪兒呢?好在給買東西了?還是就說兩句好話。
看大大娘沒有走的意思,葉芬芬尷尬了。該怎么不冷場呢?
“聽說俺三大娘這兩天過來咱這邊兒了?”據葉芬芬所知,三大娘每天都會在她家小賣部門口坐著曬太陽,跟門口的鄰居說話。
“沒有,她那個腿能走咱這兒?我前兩天去她那兒跟她說會兒話兒。”
大大娘說到。
“你三大娘那個腿,也不說去治治,嗨,治也不好治,又受疼,又花錢。”
“接不下去了。”葉芬芬心里咆哮。
這種家長里短的事兒,葉芬芬不擅長聊。因為她對別人的事兒不感興趣,偶爾母親在家嘮叨兩句別人的事兒,葉芬芬都是左耳進右耳出,不往心里去。自己家還一堆事兒呢,哪有心思放在別人家的事兒上。
“你這兩天還是隔幾天去你姥姥家?”大大娘問葉芬芬。
說到自己的事兒葉芬芬就能接著聊兩句了。
“嗯,三天一輪換。不過這會兒我跟葉路替換著,這兩天還行,挺輕松的。”
“唉,吃多少苦以后都有福報哦!我也是前兩年才把老娘送走。伺候到她90多,都不容易。”
“你不要說這個話,我會絕望的。”葉芬芬心里吐槽。
“過年是咋的安排?還是得這個閨女們一天替一天?你舅舅就沒有說點啥?”
“前兩天聽俺娘說這個事兒,不過別人說都沒用,得俺舅舅發話才能算數,我估計他不會開這個口。”
“大過年的還得往那兒跑?他不怕人家門兒上的鄰家笑話他?”
“俺舅舅就是那個人,只說好聽話兒。前一段兒俺大姨去值班,帶了半袋兒大米,帶的饅頭。他那回吵架,還說俺大姨,就不能去家里吃飯?壞了規矩,叫別人笑話。問題是他家里從來沒去叫過俺大姨過去吃飯,光說不做。”
“嗨,做的啥事兒。這個人呀,做多做少天知道,福氣報應都在后頭!”
葉芬芬說起自己伺候姥姥的事兒算是緩解了尷尬。有一搭沒一搭的跟大大娘說起來。
其實大大娘現在說俺舅舅不好,說俺姥姥做的不對。同樣的事情放到她自己身上她卻看不透。
她小閨女小芬兒姐,老是勸她,別干那么急了,多吃點兒好的,但她就是不聽,照顧一個殘疾兒童吃喝拉撒,天天家里家外一把抓,兒子稍微給兩句好話,就美滋滋的,話里話外的兒子孝順。
這不也是閨女做事兒,兒子就一張嘴嗎?感覺跟自己姥姥一樣一樣的。
當局者迷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