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2年第一天上班。
葉芬芬早早收拾好,出門,但還是不出意外的遲到了,在兩個平常不會堵車的路口,分別堵了差不多10分鐘,幸好她已經(jīng)習慣遲到了。
早會結束,領導講起了自己從2021年6月開始,每月往保單里還款的規(guī)劃。因為以前買的保單,很多都把保單里的錢貸出來花銷掉了,每年光利息都要出不少錢。所以她去年下定決心,把自己貸出來的錢全部還進去。
領導畢竟是領導,每月掙的多,雖然她的開銷也很大,閨女每年留學費用都要33萬,所以這幾年也是把保單里的錢貸出來不少,每年只還利息就差不多要幾萬塊。
等她算清每年的利息數(shù)額,她就從6月份開始,每月往保單還1萬,剩下的不夠開銷,借課里內勤高高的錢,下個月發(fā)工資還上,也絕不再從保單里取錢。到現(xiàn)在6個月過去,也卓有成效,還了一小半了,剩下的再有1年差不多就還清了。
當然,這也跟她閨女因為疫情不去澳洲,在家上網(wǎng)課,每年只交學費,不像以前花的那么多有關。
領導分享著自己的還錢方法和決心,也想帶著課里幾個成天倒信用卡的人,一起用這個方法,擺脫債務。
但多數(shù)人不適用,因為沒有領導掙得多。
領導在臺上講,桌子下,葉芬芬的新同事示意葉芬芬微信通過一下。
葉芬芬點開新同事的添加,猶豫了一下,想了想最近沒有發(fā)很多生活上的朋友圈,就同意了。沒有馬上給她屏蔽朋友圈,準備過兩天再屏蔽。
所有同事的微信,葉芬芬都給備注上統(tǒng)一的開頭字母,全部都屏蔽朋友圈。畢竟也算是銷售,你看我我看你有什么意思?
“給你介紹個對象。”
葉芬芬猜到她就是因為這個事兒加的微信。回了一句
“有合適的盡管跟我說,就是我不太會聊,估計會有點辜負你幫我費心了。”
真的是新同事,估計也是因為上次跟麗芳姐坐一起,說起這個事兒了,所以她才一直想著介紹給葉芬芬一個對象好交差。
“姓名:張世超
年齡:29
身高:170
工作:理發(fā)師,自己開的一家店
家庭條件:弟一個,爸爸媽媽55歲以上。”
發(fā)過來還挺正式的,葉芬芬心想。估計是這幾天麗芳姐跟這位新同事也普及了一下葉芬芬的基本情況,比如家里負擔重什么的,所以介紹對象的規(guī)格,從當過兵,在事業(yè)單位有穩(wěn)定工作,降級成了在村里來理發(fā)店的店長。
葉芬芬也表示理解。
“有照片嗎?我看一下。”
葉芬芬回復。
“沒有,等我跟他要一下。但是他年底了工作忙,等他給我發(fā)過來了我再發(fā)給你哦。”
“嗯,不心急。”
她的任務完成,葉芬芬的任務也完成了。
領導分享完經(jīng)驗,坐回座位,開始下一個填寫日志的工作。
“芬兒,上一次你給我?guī)У男∶變焊吒呤遣皇菦]給你拿大米?”
領導突然開口。
好像是沒有給我,葉芬芬順著領導的思路想著。
去年葉路的婆婆家里谷子豐收,打了7麻袋谷子,給了葉芬芬家一麻袋。葉母就去鄰村兒磨坊磨了20斤小米,給葉芬芬兜了一兜兒,讓她給領導送點兒嘗嘗。
葉芬芬上班這么多年,從來沒給領導送過東西,一時間不知道該怎么大大方方的給送過去。只能等下了早會,領導獨自進辦公室的時候,跟進去,把米往領導桌子上一放,緊張的開口。
“這個是自家種的小米,沒打農藥沒上肥料,純天然的,我媽讓我拿過來點兒給您嘗嘗。”
領導一把接住米,“這可是好東西,我小孫女兒現(xiàn)在開始吃飯了,每天都要喝小米粥。這樣,我不能白要你的,你從我屋里掂袋兒大米,咱倆換。”
葉芬芬連忙拒絕。
“這個是種的不是買的,您吃點兒就吃點兒,不用換。”
“那不行,我也不跟你客氣了,你把這個大米掂走。”
說著從桌子旁邊的架子上,拿下一袋米遞給葉芬芬,好像是10公斤裝的。保險公司的領導,最不差的就是各種禮品。
葉芬芬不擅長撕吧,就接了過來,告辭出了辦公室。
后來葉芬芬又分幾次給領導帶過幾次小米。距離上次給領導帶米,也有幾個月了。
“給了。”葉芬芬不好意思說內勤高高沒給她米。應該是她忘記了。
“米吃完了吧,我回去看看有沒有現(xiàn)磨好的,明天給帶過來。”
葉芬芬應承。
“啥米?”
旁邊的同事麗芳姐問。
“捏芬兒給我拿的小米兒,自己家種的,容易滾開,買的那個煮不開。”領導解釋。
葉芬芬低頭打開手機,家里那一麻袋好像不多了,過了個夏天,磨好的小米生了蟲子,不知道還沒磨好的谷子還夠不夠。
在課里不好意思當著領導的面給母親打電話問這個事兒,葉芬芬想著給葉路發(fā)微信問問她知不知道,要是家里不多了,提前再去找小姨要一點,誰讓她今年夏天使喚葉芬芬和葉路給她收谷子,現(xiàn)在找她要點也是應該的。
“在不?咱家的谷子還剩多少你知道嗎?”
葉芬芬給葉路發(fā)過去,問問她知不知道家里還剩的多不多。葉路對家里的情況比葉芬芬清楚。
“剩的不多了,我跟我婆婆說好了,今天逍遙去上班了,我弄不動,等明天我回去了給你帶一袋回去吧。”
“這個事兒就別跟你婆婆說了,顯得跟人家要東西一樣。我就想問問你知不知道還剩多少。咱家吃小米兒吃的不多,夏天的都生蟲子了。”
葉路回復。
“沒事兒,我跟俺婆婆說好了,反正咱家不吃,剩下的谷子都讓他大姨小姨給要走了。”
這兩年大米便宜,小米值錢,誰家要是種著小米,在親戚朋友家就可香了。
“你婆婆家不是有塊兒地沒種荒了嗎?咱倆明年去開荒吧,開荒種小米兒,5塊一斤自己家種的綠色小米兒都搶著買,咱種一畝地收個幾百斤,應該最少能賣個幾千塊吧?”
“行。”
葉路回復。
早上下班回家,葉芬芬問母親,沒去磨的谷子還有多少。
葉母想了想,“不多了,我等會兒找找。”
“俺領導,今天問小米兒的事兒了,我說再給她送點兒。”
一說是給領導,母親也不做飯了,先去找谷子去了。
“我稱了一下,還有27斤谷子,等下午了我去磨好了,你明天給帶過去。”
“嗯,行。”
還沒等飯好,葉路領著兒子過來了。
“今天去給博研打了第二針。”葉路解釋兒子為什么沒去上學。
入冬以來,她兒子上學的天數(shù)沒有請假的多,三天兩頭感冒發(fā)燒,葉芬芬都習慣她帶著兒子到處走了。
一會兒,母親把大米飯蒸好,菜花炒好,叫人吃飯。
葉芬芬跟葉路坐在桌子的老位置,就著菜花,博研坐在一旁,就著辣條吃米飯。
“我今天刷牙,上面的這個大牙,剩下的那一半兒也掉了。”
葉路說。
家里人的牙都不太好,葉芬芬也是一邊掉了一顆大牙,不過她掉的其中一顆是最里面的智齒,所以還可以用這邊吃飯。這是自己家人的飲食習慣不好還是大家牙都不太好呢?30歲就壞牙。同事高高也是30多就壞了幾顆大牙。
“以后不能吃米飯和硬菜了,剛才我吃飯都是用門牙嚼菜花。”
葉芬芬自己也有一顆大牙在吃飯的地兒,知道這種感覺真的不方便。
“聽說種牙都是往牙槽上釘個釘子固定牙齒,光聽著就覺得疼。”
“咱多找點荒地種谷子吧。多打點兒小米兒賣了錢了給你種牙。”
葉芬芬突然說到。
“行,多種點兒。種一顆牙太貴了,給博研看牙的時候,我都沒敢問醫(yī)生。”
葉路回答。
現(xiàn)在種一顆牙聽說要大幾千上萬,這個價位不在葉芬芬的消費計劃里。在她“暴富”或者家里拆遷之前,她不會考慮花這么老些錢去種牙。
“沒牙就沒有唄,反正現(xiàn)在還不影響吃喝。”
葉芬芬想,只要我不在乎,我就不用為它花錢。
但是如果真的明年可以種點小米賣錢,葉芬芬也不介意把這件事安排上。第一年的收成先給葉路種上牙,她比較需要,第二年的收成可以給葉芬芬自己種上,畢竟葉芬芬也有一顆牙掉的比較往前,張大嘴的時候很明顯,吃飯也只能用一邊。
“你一顆我一顆。”葉芬芬阿Q精神的想,“4年就可以給兩人都種上牙。不就是去地里干活嗎?今年又不是沒去給別人幫忙下地,給別人干不如給自己干。”
下午去磨谷子,葉芬芬本來沒有去過,今天葉路開車,她也想去看看怎么磨成小米兒。
到了進村兒的磨坊,里面正開著機器,“轟隆轟隆”的。
葉芬芬跟進去,只見就在過道一邊,一個帶著大漏斗的機器。把谷子從漏斗上倒下去,小米就從漏斗下面的口兒出來了,磨出來的糠會進入旁邊帶著拉鏈封口的布袋里。
如果要把磨出來的糠拿走,就按斤數(shù)給磨坊主錢,要是磨出來的糠不帶走,就給人家1塊錢,相當于免費磨。
一般母親都選擇給一塊錢,不帶走磨出來的糠。
因為家里枕頭里的糠都是去年新?lián)Q的,沒有拿走的必要。
等輪到葉芬芬家里磨小米,母親叫了一下坐在車上的葉芬芬:“輪到咱了,你不是想看怎么磨嗎?”
今天的天氣了冷的葉芬芬在外面待不住,聽到母親招呼,就下車走到機器那里,拍了一段視頻發(fā)到朋友圈,馬上又回到車里。
外面不只是冷,磨小米的機器揚起來黃色的糠的細屑也挺嗆的。
機器過了3遍,才算把小米磨干凈,這是放的時間比較長的谷子,聽說剛打下來的谷子濕氣大,要過七八遍機器才能磨干凈。
給了磨坊主一塊錢,葉芬芬一家人開車走出磨坊。
“去菜市場?”葉路問,“你前兩天不是想去買包魔芋爽嗎?”
葉芬芬既想去又不想花錢。
“去吧,咱娘還買蠟燭,去了一塊兒買了。”
葉芬芬也不再糾結了,去就去吧。
葉芬芬好嘴饞,魔芋爽吃了又不長胖,葉芬芬早就想去買一包吃吃了。
但是,現(xiàn)在葉芬芬已經(jīng)不是去年的葉芬芬了。
去年只要說是有活動,便宜,葉芬芬就會買,盡管有時候那些東西不是特別需要。
今年因為自己偷懶的原因,業(yè)績不太好,作為一個靠業(yè)績吃飯的保險銷售,葉芬芬今年過的也是緊巴巴的。
每次買東西之前,葉芬芬都會給自己提醒。比如一包魔芋爽,15塊,葉芬芬會想,“同樣的15塊,我可以去買一斤南瓜子,吃了長頭發(fā)。15塊錢還可以在拼多多買一塊兒收藏了好久的品牌腮紅,這都比買一包魔芋爽實用多了。”
到了菜市場,葉路把車停到上次買魔芋爽的店旁邊,葉芬芬糾結的下車,進店一問,人家沒有香辣和麻辣味兒的了,只有酸辣味兒的魔芋爽,葉芬芬頓時松了一口氣,出來對葉路說,“不買了,她這里沒有咱要的口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