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這個門口,葉路帶著葉芬芬和母親,去佛教用品店,買過年點的蠟燭。
這個菜市場,是鎮上最大的菜市場,只要你想買的東西,這里都有。
母親常去的佛教用品店在菜市場的最南邊。
前兩年這家佛教用品店干的風生水起,門臉越來越大,還做了黑底金字的招牌,“小亮佛教用品店”,雖然常年是小亮老婆在店里賣東西。
這兩年環保查的比較嚴,夏天的時候,甚至把“佛教用品”這幾個字都摘掉。現在過來看,好像是因為過年的高峰期,這家店又恢復了熱鬧。
元寶等東西又都堆到了門外。
母親一進這種店,沒半個小時出不來的。
葉芬芬有一次跟母親進去買東西參觀了一下,里面的東西應有盡有,千奇百怪,只蠟燭就有一整個貨架的樣式,大的小的,粗的細的,花花兒的,帶燈插電的,光板兒的,帶龍帶鳳的,紅的白的,應有盡有。還有各種尺寸造型的財神,和各種材質的念珠,只在店中間掃了一眼,葉芬芬就眼花繚亂了,還有門口放的基礎的燒的元寶、包、金銀掛等等東西,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人家沒有的。
等了好久母親不出來,葉路和她兒子在車上坐不住了。
“姐,把你手機給我,我去對面店里給博研買點東西。”
葉路開口。所以她出門沒帶手機,就是想用我手機付款嗎?
葉芬芬忍著心痛的感覺,把手機遞給葉路。
“你問葉路要這種蠟燭不要?”母親在店門口舉著兩包蠟燭,向葉芬芬喊道。
“等會兒,我去問問她。”
葉芬芬下車。
沒等走到零食批發店的門口,葉路就帶著兒子出來了。
“這個店正好有各種口味兒的魔芋爽。我就買了一包麻辣的。”
葉路舉著手里的一包紅色魔芋爽盒子,跟葉芬芬邀功。
“我剛進去就看見她貨架上擺著魔芋爽,三種口味兒都有。”
葉芬芬接過魔芋爽,反正買都買了,就不糾結了。
“博研買了一包海苔薯片。”
葉路介紹。
“挺好,我可以一起吃。”葉芬芬小氣的想。
“咱娘問你要不要那個蠟燭。”葉芬芬跟葉路說。
“咱娘去年給我買的,我還沒用完。”葉路看過去,“我過去看看,你帶著博研先上車吧。”
葉芬芬帶著博研上了車。
“大姨,咱倆可以交換一個。”小孩兒人小鬼大的提議。
“可以。”葉芬芬贊同,打開自己的魔芋爽,遞到后面,跟博研交換。
“給!”博研遞過來一個手掌造型的軟糖。
“你不是薯片嗎?又吃糖,你忘了你去看牙醫了?”葉芬芬吐槽。
也就是葉路,能無限制的慣孩子。別的家長管的可嚴了,葉路這里,好像都可以。
“我一天吃一個,不多吃。”
信你就有鬼了。
跟小屁孩兒交換了一個零食。
博研打開自己的糖,瞬間水果味兒充斥整個車廂。
“聞著還挺好聞的,大人都覺得誘人的香味兒,小孩兒就更別說了。”葉芬芬吐槽現在的商家,添加劑為了吸引小孩兒,放的未免太多了吧。
沒一會兒,后座兒上又響起了撕包裝的聲音。
葉芬芬扭頭一看,果然,小屁孩兒躲在葉芬芬的視線盲區,正在開另一個糖。
葉芬芬也懶得管了。好歹他還知道躲著點大人吃糖,也算是懂事兒吧。
沒一會兒,母親和葉路從店里出來,拿了一大包蠟燭。看造型,起碼有三種。
這種過年燒香上香時,點的小紅蠟燭,葉芬芬還挺喜歡的,小時候經常用母親剩的小半根紅蠟燭,放到自己手工“燈籠”里。
小時候停電比較頻繁,大部分小孩兒都會做這種手工燈籠,是用白酒盒制作的。因為白酒包裝通常是長方體,上面可以系上繩子,綁到小木棍兒上,提著出去。通常小孩子們會在酒盒的底部一側,開一個對開門的門兒,用來拿放蠟燭。在酒盒的身子部位,用針扎出各種圖案,這樣蠟燭放進去,可以透出各種圖案的光,尤其是過年用的“小紅蠟燭”放進去,透出來的光就是比白蠟燭的好看。即使現在想起來也是好看的。
母親放好蠟燭,坐進車里,“又給他買糖!”
“我剛才給他拿的薯片,誰知道他就是拿著這個糖不撒手。”葉路也知道老是給孩子吃糖不好,到她又覺得吃點兒沒什么。
“一天吃一個啊!”母親叮囑博研。
“嗯。”
小孩兒嘴上答應著。
“你這個兒子,從小在咱家長大,從會走路,就在村里各個小賣部轉,一個看不見他就進入了。”
母親吐槽。
“我那會兒有村兒里所有小賣部的微信,正上著班兒,就有小賣部給我打電話,你兒子又自己過來了。”
葉路笑。
“可不是,從小就是小賣部的熟人。那會兒帶他出去,一個跟不上,他就進小賣部了。有一回在二花兒那兒,我問她俺孩子進來沒有,她還跟我說沒進來。我看著博研的小車就扔在她家門口,能不在她家?后來在小賣部沒找見,在她家院子里找著了。”
母親回憶博研2歲時候的事情。這會兒博研4周5歲,已經是牙醫的熟人了。每次去看牙醫,醫生都會調侃他:“你的嘴需要我專門配個鏡子給你看牙,太小了。”
有大人就坐在身邊看著,博研不敢再吃糖,就把葉芬芬給他的魔芋爽打開吃了。
聽著車后座“嘶嘶”的聲音,葉芬芬就知道他吃過癮了。
“大姨,把你手邊的水給我。”
“不行,車上的水跟冰水一樣,回去了給你倒水喝。”
葉芬芬頭也不回的拒絕。
博研沒有辦法,只能在后座,“嘶嘶”的抽氣。
到家,把車后備箱的東西往家拿。
小米兒用從琴大娘家拿的棒棒糖塑料桶裝了起來。一共裝了三大桶,再加一個塑料袋里的一點。
葉芬芬手里有自己的一包魔芋爽,又掂起塑料袋里的小米,拿起買的一大包蠟燭,往家里走。
剩下三桶小米,母親抱起兩桶,葉路抱一桶,剩下的裝谷子的袋子,則給博研拿住。
東西都拿回家,母親先去找袋子裝兩桶小米,給葉芬芬明天拿。
“我有提兜,一會兒我給裝起來。我拿一桶給領導就行,還要拿兩桶過去嗎?太多了吧!”
葉芬芬感覺給東西自己心疼。
“反正去磨小米兒,都磨出來了,家里夏天磨的還沒吃完,多給你領導拿點兒吧,放的時間長了就不新鮮了。”
葉芬芬一想,點頭答應。
“我琴大娘家里桶為啥這么多?”葉路在旁邊問。
“小壯她媳婦兒開花店,就包的這個,家里買的棒棒糖都是這個桶的。前兩天我還見莞香去她家拿了幾個。”
“哦。”
到了晚上吃飯,葉路又帶著孩子不走,在這里吃。
她婆婆葉是心大,家里沒人了她一般不做飯。她自己不吃也不做,這個點兒回去,也是葉路自己再做飯。
“這個點兒回去怕博研半路在車上睡著。”
葉路說出原因。
今天葉芬芬還沒有鍛煉,本來想著等她倆走了自己去鍛煉,這下只能跟葉路一起坐在客廳,把買的魔芋爽放到桌子上,三個人開始吃起來。
魔芋爽屬于越吃越想吃,博研因為年紀小,吃了一個就被動淘汰了。
葉路跟葉芬芬,邊說話,邊吃,一會兒功夫就吃了大半包。
“剩下的就饅頭吃吧,我去小賣部買幾個饅頭回來。”
葉芬芬點頭,今天已經吃這么多了,不在乎再多吃塊兒饅頭了。
等葉路的饅頭回來,姐妹兩個饅頭夾麻辣的魔芋爽,吃的還真的挺爽的。成功在米湯滾好之前,消滅了一包魔芋爽。
晚上的米湯,就是用今天下午磨的小米煮出來的。
葉芬芬平常不吃晚飯,今天也破例舀了半碗米湯。
“今天心急,是用大火滾出來的米湯,不像平常那樣濃稠。今天煮出來,稀的像水兒。”
“沒事兒,喝著挺好喝的,湯金黃色,米也煮開花了。咱自己的米比我們領導在超市買的米強多了。”
葉芬芬安慰母親。
給別人的東西,母親生怕不好。
“嗯,是好喝。”
母親才放心。
吃完飯,葉路就帶著博研回家。
“咱回去吧,博研。”
“我今天想住姥姥家。”
小孩子天晚了,就不想再上車出門了。
“咱出門的時候沒跟家里說今天住這里。等過幾天再過來住行不行?”
葉路勸她兒子。
“我想躺了。”
小孩子耍賴不走。
“那等一會兒回去路過超市了,媽媽給你買個東西行嗎?”
“行。”
果然,讓小孩子聽話的最簡單方式就是給他買東西。
“去老軍小鋪買!”
博研要求。
“你還知道哪個是老軍小鋪?”
母親調侃博研。
“原來一直說中間那個小賣鋪,這幾天去老軍小鋪幾趟,不知道跟誰學的,可能在人家小賣鋪聽來買東西的人喊的,他也學會了,現在開口就是老軍小賣鋪。”
葉路笑著回答。
“小孩兒最早學的地名兒就是小賣部名字吧,不用教自己就會了。”
葉芬芬問博研,“是不是呀?”
博研大聲回答,“就去老軍小賣鋪!”
4歲的小孩兒喊60多歲的賣家喊“老軍”,聽著就可樂。
我小時候也是喊的老軍小賣部,博研這輩兒還是“老軍小賣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