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周末都醒的很早。
葉芬芬早上醒來,也才7點多,看了一下窗外的天氣,灰沉沉的,感覺下一秒下雪都不會感到意外。
葉芬芬好久沒有早上一直躺被窩的經歷了。這一年來,雖然起來沒什么事兒,只是坐在客廳茶幾旁的老地方,但葉芬芬還是堅持早起,有一個好習慣,會讓自己看起來沒那么頹廢。
今天她是真的不想起來了。太冷了。這幾天的天然氣一直在后半夜自動停氣兒,早上醒來,暖氣管子都是冰涼的。在被窩里,最起碼還有電熱毯的熱氣。
母親這兩天起的很早。因為在路上有個綠化的活兒,負責人需要幾個點名“機器人”去幫忙喊到,點完名就可以回家,十幾分鐘的事兒,一次五塊錢。
母親前兩天接到這個活兒的時候,跟父親說了一聲,父親還是一遇事兒就先喊兩聲的習慣,不同意母親去。
“你爹就這個樣兒,半輩子給別人“攢忙”,自己掙不來錢。”
母親喊葉芬芬過去,把父親從床上抬到椅子上。
“俺爹要是個明白人,他就不會這十幾年不管啥事兒都喊了。當初他剛癱瘓不能說話的時候,你天天出去給他打聽醫院,我在家看著他,他喊的凄烈的讓我想拿瓶農藥他一半兒我一半兒喝了,一了百了得了。整整喊了一年。就到現在,還是一天不發幾次脾氣還過不去。”
葉芬芬現在可以清靜的跟母親討論父親的“任性”。
“你生病癱瘓不能說話,都體諒你,任由你喊、發泄、發脾氣。但是也要顧慮一下家人。我跟母親兩個人,因為你癱瘓,伺候的也沒少吃苦。”
葉芬芬在父親剛癱瘓時,有什么難受都忍著。但是后來實在受不了一個不能說話的人“歇斯底里”、不分晝夜的嘶喊,開始嘗試跟他講道理,嚇唬,發脾氣,漸漸的她習慣了,開始麻木了,偶爾大姐或者葉路過來幫一下,會說一點勸葉芬芬不要生氣的“風涼話”,“你們要真的心疼父親,就不會偶爾的過來點個卯,裝個樣子。有本事就在家住著不分日夜的伺候幾年。”葉芬芬會忍不住這樣想。
后來葉芬芬也看開了,沒有人會因為你多做一點而感覺虧欠你什么,日子過去就過去了。
就像葉芬芬的小姨和舅舅不會因為葉芬芬經常去伺候值班而對她“與眾不同”,只是覺得她應該做的。
自己調整自己的心態吧。不要帶著犧牲感過日子,也不要指望別人理解認同你更多。因為不會有人對你感同身受。
“凡事不要太指望別人,即使指望也不要指望太多太深。指望太多難免會有些失望,失望一多就生怨懟,怨懟一生仇恨就起。這日子就難過了。”
《知否》中這段話,讓葉芬芬受益匪淺。
不要太指望別人幫你,也不要指望別人理解你。帶著怨氣生活,是最難過的生活。
葉芬芬今天破例在床上躺到10點多,就起來了。再躺下去,起來也會頭疼。
“這個天然氣還沒有來,等會再做飯吧。”
母親這個點兒已經值班回來了。
“我看一下。”
葉芬芬走到廚房,壁掛爐顯示故障,不能正常工作。不過不是平常顯示的E1,而是E4。
“娘,這不是沒氣兒,這是沒水了。應該是昨天晚上停氣兒停的太早了,暖氣里的水都涼了,所以顯示水壓不行。咱再上點兒水就行。”
葉芬芬看了一下壁掛爐底下的壓力表,肯定了自己的判斷。
“沒水了?去年就上了一次水,今年這水才上一個月就不行了?今年也沒有哪兒漏水呀?”
母親邊嘀咕邊把壁掛爐下面的水管縷出來,接到院子里的水管上。
葉芬芬擰開上水的水龍頭,“可以開水了。”再摁上水鍵。
通知院子里的母親擰開水龍頭上水。
“嗡。”的一聲,水吸上去了。
葉芬芬盯著水壓表,看到數字一直在0沒有動,“水開大一點。”
母親在外面,把水龍頭開的大一點。果然,數字開始往上升了。
差不多1.4左右,“關了吧!”葉芬芬喊到。通過窗戶,看到母親關了水龍頭,葉芬芬也把壁掛爐下面的上水開關關閉,恢復取暖設置。
沒過一會兒,暖氣管子慢慢開始有了溫度,屋里也有了一點熱氣。
中午吃完飯,屋里溫度也差不多了,葉芬芬跟母親把父親抬下床坐到椅子上,蓋上被子。
下午沒事兒,沒有陽光的屋子,葉芬芬坐不住,回到自己那屋開始鍛煉。
有氧操和舞蹈,一跳就熱。
母親沒事兒也出門串門兒去了。家里只剩父親跟葉芬芬兩個人。
“在家沒有?”
葉芬芬聽到聲音,是鄰居艷霞娘,葉芬芬應該叫奶奶的人。
“俺娘出去串門兒去了。沒在家。”
凡是進家的人,葉芬芬都默認是來找母親的。
鄰居奶奶手扶著腿,上了門口的三級臺階,進到屋里。
“出門去哪兒了?”
鄰居奶奶邊問邊進屋坐到沙發上。
“不知道,無非就是我琴大娘家吧。”
“哦,你娘下午沒事兒了?”
“沒聽她說今天去干嘛,應該是沒事兒了。”
“你家感覺今年沒有去年暖和。”
“今年老是停氣兒,一停停好久,晚上睡覺時還好好的,早上起來屋子里就冰涼。”
“是?是不是因為咱是村邊兒所以氣兒走不到咱這兒,沒聽別的街上有人說后半夜會停氣兒。”
“可能吧。”
葉芬芬心知肚明,這位奶奶是過來蹭暖氣的。
這位奶奶有兩兒一女。大兒子十幾歲的時候,拉肚子死掉了,那會兒缺衣少食的,夏天拉肚子沒有及時看醫生,后來就沒有救回來,所以導致她對僅剩的兒子特別的百依百順,吃穿都緊著他。甚至家里吵個雞蛋什么的菜,都是只給她兒子盛一碗,別人包括她自己和她老伴兒和她閨女都沒得吃。她兒子在她的精心養育下,對這種吃獨食的場面習以為常。
葉芬芬在自己家院子都經常可以聽到她家里,她兒子吼她的聲音。
自從村里安裝天然氣,廢除燒煤取暖,她家里就沒有在冬天開過暖氣。冬天最冷的幾天,她會在自己家和琴大娘家多坐一會兒,取個暖。
就這樣跟鄰居奶奶有一句沒一句的聊了一會兒。
“家里還坐著水。我先回去了。”鄰居奶奶說著,起身準備回去。
她是一個又瘦又高,長相能看出年輕時是很漂亮的一位女士。但是現在歲數大了,孫女都20出頭了,她的腿也老化了,走路站不直,下臺階要扶著門框。
葉芬芬虛扶著老人,以防一腳沒踩實,摔了可不好了。
送鄰居奶奶出了過道,葉芬芬在過道口站了一會兒。兩天沒出門,放放風,順便目送鄰居奶奶進家門。
“艷霞娘才去你家了?”
是另一邊的鄰居,小鵬奶奶,這么冷的天,她還在門口坐著。
“嗯,找俺娘,俺娘沒在家。”
葉芬芬扭過頭,回答。
“今兒個沒上班?”
“周末,不上班。”
“你這個活兒挺好的。”
“嗯。”
葉芬芬笑笑,沒有再說話,再站了一會兒,會轉身回家了。
小鵬奶奶跟“艷霞娘”是兩個極端。
小鵬奶奶從來就跟三個閨女閨女親近,在兒媳婦剛進門的時候,還立刻跟兒子分家,各吃各的,等兒子攢錢蓋了新房搬出來,就跟閨女在老房子愿意吃啥就買啥,日子過得很瀟灑。
只在她疼愛的大孫子結婚的時候,妥協了一次,挪出自己住了一輩子的老房子,讓兒子翻蓋了,給大孫子當新房結婚用。
結果她跟她兒子掉了個個兒,兒子一家帶著孩子去住她老房子翻蓋的新房子,老人則自己單獨住兒子騰出來的老房子。每天自己獨自在老房子,招待絡繹不絕過來看望她的三個閨女。
“艷霞娘”這位奶奶,只剩一個兒子,閨女是“要”的,不是親的。所以她把所有的愛和東西,全部留給兒子。
自己老伴兒想吃一口“好菜”都不讓吃,給兒子留著。照顧了兒子一輩子。自己現在老了,跟閨女也不太親近,沒得著什么好兒,倒是還是“寵著”兒子,成習慣了。
葉芬芬回到家,玩了一會兒手機。沒一會兒,手機微信上蹦出一條信息:“你大姨走了,讓你媽明天過來吧。”
又是讓母親去值班的信息,也是讓葉芬芬去值夜的信息。
葉芬芬懶得理她太多,回了一個“嗯”。
下午,葉路帶著兒子跟小姨的兒子兒媳和孫女突然過來了。
母親在客廳問候一聲,去廚房給客人做飯招待。
葉芬芬站在自己屋里的暖氣邊兒上不想動。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冷的天氣,她們可以帶著孩子出來串門兒。
等他們在客廳說了好一會兒話,葉芬芬才過去。
“你在家原來?”小姨的兒子,培通問到。
“嗨,這么冷的天,我都快給凍住了。不想動,只想守著暖氣。”
“你們都不冷嗎?”
葉芬芬很好奇。
為什么這幾位都不太冷的樣子。
“俺都感覺還行啊!還沒下雪你就這樣,小時候那么冷,冰凍那么厚,你咋的長這么大的。”
小姨兒子問葉芬芬。
“小時候跟個火爐子似的,現在我估計身上都沒二兩血,所以老是感覺凍的不行。”
葉芬芬覺得,自己感覺冷,應該是受這兩年痔瘡出血嚴重影響。
“葉路,人家賣辣條的人現在還給做辣條嗎?”
葉芬芬每當不上班沒事兒的時候,總想吃點辣的。
“你還吃辣條?痔瘡不疼了?”
都知道葉芬芬的老毛病。但是心里真的想吃辣,不吃覺得少點啥。
“需要提前跟人家說好,等人家做辣條開了機器了,再過去,一塊兒給做了。咱這兒需要帶點兒油和面。”
“嗯,改天跟人家說好了,咱做幾斤面。過年呀,也敞開吃點兒。痔瘡疼讓它疼吧。”
葉芬芬說著,就特別想吃。別人勸不了那種。
“嗯,改天吧。”
葉路答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