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天快黑的時候,葉路跟她老公還有博研過來了。
帶過來了半袋谷子。前兩天葉路說要拿過來的小米,今天趁著老公不上班,給帶了過來。
還有兩大袋紅棗。前兩天母親跟葉路去趕集,買了一袋紅棗,準備過兩天在家包豆包了用,順便可以讓葉芬芬多吃點紅棗。
因為葉芬芬痔瘡嚴重的原因,所以貧血是必然的后果。不舍得買一些補藥補血,吃點紅棗還是吃得起的。
10塊錢三斤的大紅棗,葉芬芬看見,想起前幾天抖音上看的方法,想用紅棗補血,可以先把紅棗蒸熟了再吃,效果好一點。
于是前兩天買的紅棗就被母親蒸了一部分,葉芬芬早上通常來不及吃飯,可以抓兩個紅棗應付一下。
這樣家里過年包豆包的紅棗就不夠了,加上母親出去跟琴大娘說集上買的紅棗又大又甜還便宜,琴大娘也說讓給捎一袋。所以葉路今天過來的時候,順便讓她給捎兩袋紅棗。
一進臘月,鐵路西的鄭村就開始逢五大集,集上各種過年物資應有盡有。不像中華路這邊的村子,交通便利了,大集就不像人家那里那樣繁華了。因為缺什么東西去買太方便了,所以有集也不像鐵路西的集那么能賣東西,久而久之,這邊村子里的大集就逐漸取消了。
葉路婆家就在鄭村西邊,她過來的時候,正好經過集會,所以母親讓她給捎兩袋紅棗過來。
葉路的老公,是一個特別靦腆的人。他會在家里過會的時候,因為不想應付姨夫、舅舅這些人的一些無聊的問題,吃了午飯就直接出門,在車上坐到人都走了再回來。
今天過來,也是一如既往的靦腆,不過明顯比前幾次來稍微放松了一點。
母親見人家好不容易過來,直接進廚房,煮了一鍋山藥蛋出來,分別盛出來三個半碗,拌上白糖,招待一下姑爺。
山藥蛋是母親初冬的時候,在學校旁邊的墻根兒刨的。因為今年雨水不足,每個山藥蛋都很小,還沒有葉芬芬的小拇指肚大,黑黑的山藥皮也不去,偶爾皮上還帶著幾根山藥毛,就煮熟了直接拌白糖吃。
家里人吃過幾次,習以為常,一人端著一個碗就拿著勺子舀著吃。
葉路的老公就不習慣了,“這個豆兒上有毛。”小聲跟葉路說。
“你能吃就吃,不能吃就別吃了。”
葉路說的很直接。因為她老公吃東西很有自己的習慣,不吃肉,不喝米湯,每頓米飯饅頭為主。
葉芬芬硬著頭皮吃點半碗山藥蛋,包括一些沒煮熟明顯夾生的山藥蛋。母親煮的時候,明顯心急了,想要讓姑爺趕緊吃上。
畢竟自己母親煮的東西,雖然主客不喜歡吃,但是葉芬芬要給面子。
吃完東西,葉路說起集上東西很多,人更多,擠不動的人多。集上賣對聯和燈籠的也開始多了起來。
“你們今年對聯燈籠就別買了,家里有。我過去拿出來,你選選拿幾樣。”
母親聽到葉路的話,立馬起身去東屋的柜子里拿燈籠和對聯。
這些燈籠和對聯是葉芬芬五年前從網上進的貨。
那年家里買了車,但是弟弟上班卻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到年底更是早早休息,天天在家睡覺,要不就出去跟伙計們喝酒。
葉芬芬沒有辦法,就從網上進了一些對聯和燈籠,讓弟弟拿出去賣。不圖掙多少錢,最起碼有個事情干。
結果果然是沒有掙到錢,進貨的錢也全部壓手里了。因為人家根本不出去賣,或者出去了也找不到好地方,一天就賣那么一點,估計油錢都不夠。
“那年去賣對聯,那天好不容易找了一個好地方,賣的正好的時候,葉浩就說回去吧。我說趁著賣的好多賣點,他非說今天賣的夠多了,改天再賣。結果剩的對聯燈籠沒賣完,咱家里幾年都不用再買了。”
葉路邊找對聯,邊吐槽弟弟的不靠譜行為。
“你看我找出來的大街門對聯尺寸能不能用?”
母親踩著凳子,拿柜子上面放的對聯等東西。
“能用,這些就行。”
葉路找出一副金字、一副黑字的大對聯。
“還有燈籠。”
葉路補充。
“俺二姐進的燈籠,進價比集上賣的還貴,不過咱的燈籠質量確實好。別人賣的燈籠都是橙紅色,咱家這個燈籠是大紅色。還是絨布的,圖案帶金絲兒。”
母親又從柜子上面,把燈籠拿出來。
一連拿出四個,各個是單只,尺寸圖案都湊不成對兒。還有葉路最喜歡的最貴的那一只,也沒有湊成一對兒。
母親從凳子上下來,“上邊沒有了。還有哪兒放著燈籠?”
“是不是在咱老房子那里放著?”
葉路問道。
“沒有,這些東西沒往老房子放。”
葉芬芬肯定。
值錢的東西,母親不會往老房子放。因為老房子的街門鑰匙都給對門的琴大娘了。方便她在院子里種菜養雞。屋子里常年沒人打理,母親只會把覺得扔了可惜又占地方的東西放到老房子,其他東西還都是在這邊堆著。
“我進去找找。”
葉芬芬在最里面的柜子上面的雜物底下,翻到了燈籠。
“在里面,我拿出來幾只,你給配幾對兒,看看圖案,看喜歡哪個?”
葉芬芬遞出燈籠,葉路跟她老公在外面選圖案。
“還有這幾對兒燈籠,給俺琴大娘一對兒?”
葉路邊選,邊跟母親閑話。
“嗨,人家兒媳婦今年掙錢了,這些東西人家還挑呢,不用給她。給她她也不知道好賴。”
“她兒媳婦掙錢,按月給她錢花了?”
葉芬芬好奇。
“不給,不過你小壯哥哥應該私底下給你大爺錢了。你大爺現在掙得錢顧家里花就寬松了。存不存不知道,反正花的錢應該不缺了。前兩天你琴大娘讓我給她捎個褲子,我沒給她捎,衣服這東西,誰知道樣子你喜不喜歡。后來我帶她去名關買,走遍了幾個地方,才買著一條。有個褲子我明明看她穿的好看,一問30塊錢,你琴大娘還嫌便宜。還說現在兒媳婦能掙錢了,買個30塊錢的不像個樣子,起碼要買50塊錢的褲子。”
“那她后來褲子買成了沒有?”
“買了,買了一條跟素琴一樣的,人家要100,我說我給她講價,我還沒吭聲,她就說80,人家直接80塊錢賣給她了。”
“買了就行。”
閑聊著,葉路的對聯選個差不多了,兩對大尺寸對聯,她倆和老房子街門口各一副,還有家門口的小對聯幾副,往梯子門口貼的小條兒一個吉祥話一對,拿了6對,還有小福字,也是跟吉祥話對應,6對。大福字兩張,中號福字兩張。
“咱老房子也在線內是吧?”葉路邊算對聯數量,又突然問道。
“應該是。”
母親回答,“前幾年劃得線,應該是從咱老房子往東,都算里邊。你琴大娘的房子正好不用動。”
昨天下午,村長突然上門,查看家里的建筑有沒有違建。還說一切建筑,這幾年的衛星地圖上都有明顯標記。
葉芬芬跟母親猜測,應該是這些房子跟中華路離得太近,終于要整治拆遷了。
因為整條中華路兩邊,只有葉芬芬家這一溜離中華路這么近,其他的路兩邊要不是新蓋的小區,要不離路邊遠一點,沒有妨礙。
但是拆遷說了很多年,飛機也在頭頂飛了很多年,都是說不準的事兒。真要拆,葉芬芬還舍不得自家的小院兒。住樓房就不能像現在一樣隨意在家鍛煉跳繩了。而且葉芬芬家老房子也在線里,真要拆了,在村里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了。
葉路終于找齊想要的對聯,葉芬芬給拿了兩個袋子,把東西都裝起來。
“過兩天沒事兒了,去把這些再賣賣吧。”
葉路提議。
“行啊!賣便宜點。人家10塊8塊的咱買個3塊5塊就行,騰個地方。”
母親贊成。
“除了帶雞的對聯不能賣,剩下的這些魚呀,桃子這些圖案,又看不出來過了時了,每年不都是這些嘛?”
“嗯,等哪天有太陽了,找個好地方,給便宜賣了。”
葉芬芬拍板。
雖然葉芬芬行動力一般,但是一些東西需要她出面拍板才可以,要不沒人去做。
選好了東西,天也黑了。葉路拿起東西,準備要走。
葉芬芬跟母親送這一家三口出門。
“我還想吃冰棍兒。”博研開口。小孩子沒吃到想吃的東西,一直要找個機會要。
“等哪天太陽出來了,在給你買。”
葉芬芬答應他。
出門,目送這一家開車走人。葉芬芬跟母親回來。
“給我找一副最大的。我一會兒去燒香路過你琴大娘門口,給她送過去。”
葉芬芬重新又回去找對聯。
找出來幾副,比較了一下尺寸,母親拿了兩副最大尺寸的,去屋里拿香出門了。
葉芬芬很羨慕母親跟琴大娘這種交情。
從母親嫁過來,住進老房子那里開始,就跟對門的琴大娘說的來。
兩人都是沒什么心眼兒的單細胞,即使兩人差距挺大的。自己家是兄弟六個當中的老五,家里就一間正經蓋起來的正房,一間搭起來的陪房,一間廁所,三間房。而琴大娘嫁的是獨子,一家坐擁一排5間坐北朝南的正房,還有陪房,廁所,以及一顆幾十年的槐樹,家底豐厚。
偶爾忍不住跟對方炫耀一下,也不影響她們的感情。
葉芬芬小時候,有一次沒有完成母親布置的洗碗的任務,就趁家里沒人出去跟同學玩。還在家門口跟同學說了一句讓她十分后悔的話“不打就行”。
這句話被街對面的琴大娘聽到,果然葉芬芬玩的回來,就被琴大娘告小狀,給收拾了一頓。
兩人從剛嫁過來當鄰居的緣分到現在,幾十年過來,從沒有紅臉的時候。這種純粹的感情,葉芬芬這個敏感又社恐的人,可能是享受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