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寓之后,第二等稱為“長三”,也稱“女校書”,地位僅次于書寓。實際上,長三本就是書寓的平替,主要因為書寓培養極難,人數太少,“僧多粥少”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長三所在妓館,便被稱為“長三書寓”。俗稱“長三堂子”。“長三”因出局陪客、留宿標價均為三元而得名。這很好理解:客人出3塊銀元可喝茶,再加3塊銀元可交流一番。長三妓女能唱曲說白,主要供出局。出局又分酒局、花局、裝干濕(指妓家以干果和濕果招待嫖客但不留宿)、牌局、戲局等,也有留宿。
“長三書寓”的社交活動通常包括“做花頭”和“打茶圍”。“做花頭”指的是顧客在妓館中舉辦宴會,以此招待其他客人。俗稱“吃花酒”。
當賓客陸續到達,妓館招呼書寓陪伴,稱“叫局”。書寓應招出場,稱“出局”。書寓們到場后,會端坐在各自熟客的身后,或陪飲或唱曲或奏樂,以娛賓客。賓客有時會中途轉移聚會點,邀請眾人前往別家妓館繼續尋歡作樂,稱為“翻臺”,而對轉場的書寓們來說則叫“轉局”。
賓客與書寓們一起品茶、談心,稱為“打茶圍”。這可以看作是賓客熟悉妓館的一種方式。且對恩客,“打茶圍”通常免費。但如果書寓們接到了“叫局”的通知,“打茶圍”的客人都會識趣離開,以便書寓們“出局”。書寓們的日常生活,就在“打茶圍”和“做花頭”間交替進行。受歡迎的書寓一晚上可能要參加四五次這樣的活動。
“書寓”一般可遇不可求,于是“長三”便算是狎妓天花板了,以民國八年(1919年)為例,當時統計整個上海灘,長三數量僅為1229名。更有甚者,“長三”可評“選花榜”。此乃當時上海灘的盛事。前期由《游戲報》評定,后期由《花天日報》負責,每期銷售5000張花票,由商賈名流高價購回,填上心儀人選后再上交匯總,統計得票數,票高者可上花榜。且每次開榜,各界人士都會興高采烈品頭論足,熱鬧景象當真是光怪陸離。
第三等則是“幺二”,其所在妓館統稱“幺二堂子”。在環境方面比不上長三書寓,房間雖然也都是干凈整潔,但分割成鴿子籠一般,顯得有些狹窄。其實“幺二”與“長三”的界限也不是太分明,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從“長三”階層跌落下來。顧名思義,“幺二”就是恩客出1塊銀塊可以一起喝茶,如再加2塊銀元則可交流一番。長三、幺兒如果要上門則需簽官方認證的的局票,避免有意外糾紛,雙方都有保障。
以上,皆歸為高級。
畢竟,上海灘還是普通人居多,所以規模最大的普通從業者,稱“花臺”。
“花臺”所在的妓館數量自然也是最多,統稱“開門堂子”。“花臺”通常沒機會進階為高級從業者,哪怕是“幺二”也不可能,因其自身缺少文化底蘊。“開門堂子”的主顧多是普通職員、落魄文人、租界探員、青幫幫眾。“開門堂子”都是在巷弄中的單間門面,3-4層,會在門口放置一個狹小木梯以供上樓,門口則立有燈箱招牌。內部被分隔成一個個小房間,約莫只能放下一張床而已。
如果開門堂子生意不好,“花臺”在晚上就會帶娘姨一起上街攬客,路過的人稍有回應,便會一擁而上,如同捉俘虜那樣抬上樓,俗稱“撈死尸”。哪里會有那些個文縐縐的喝茶聽曲扯閑篇,上來就是一個開門見山。價格自然也是平民化,便宜的僅需3個銀角。花臺如果一晚上都沒拉到客,則會被鴇母、龜公拳腳相加;而各家花臺為街頭拉客,動輒相互械斗,血灑長街死傷都算平常。
在“花臺”之下,還有最底層的從業者,稱“老蟲窠”。寄身簡陋棚戶的妓館名為“釘棚”。此地根本談不上環境可言,不過是一床爛被而已。光顧者一般都是碼頭上扛大包的苦力、街頭拉洋車的車夫、雜貨鋪的店伙以及工廠中沒有家室的青壯工人。“老蟲窠”有相當部分是“花臺”因年老色衰而跌落下來,最便宜的只需要六十文,很多都患有梅毒之類的疾病,難得善終。
十里洋場,狎妓成風。清末據工部局醫官的統計,上海灘僅在英租界、法租界當中,就各有妓館440家、250家,從業人員數量超過4000人。而英法租界之外,更是多如牛毛,從業者達到十萬以上。
不禁令人咂舌。
這些舊社會的陳瘡爛疴,不提也罷。
問題是,長三書寓的三位紅倌人出局歸來,在弄堂口遇到了一個賣武林秘籍的老乞丐!
“有沒有《如來神掌》?”吳塵千里傳音,借回天長老顧仙娘之口,問到了關鍵劇情。
“巧了,并無此書。”上海灘長三書寓媽媽桑黃秀紅,笑靨如花。
“也對。”這本被星仔買去了啊!回天長老顧仙娘,輕輕點頭:“不知各位都買了何本?”
“《千手神拳》。”
“《九陰真經》。”
“《天殘神功》。”
果然是正經的拳腳功夫。
《千手神拳》自不必說。《九陰真經》內含九陰白骨爪。《天殘神功》內含天殘腳。可不都是正正經經拳腳上的功夫。
目光從周雙珠、黃翠鳳、沈小紅,三人身上依次掠過,回天長老顧仙娘已有計較:“我家姑娘慣用兵器,不知可否一戰?”
“有何不可。”上海灘長三書寓媽媽桑黃秀紅,毫無芥蒂:“‘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矛與盾,也并無等同。正如兵器對拳腳。”
“既如此,我家女子稍后當登門討教。”回天長老顧仙娘,擊掌為誓。
“鄙門自當恭候大駕。”上海灘長三書寓媽媽桑黃秀紅,含笑送客。
原路返回包間,回天長老顧仙娘立刻細說詳情:“上海灘長三書寓中花魁皆長于拳腳。”
“主君已千里傳音,告知我等。”公主軍師李惠欣耳語說道:“絕世武功當輔以絕世靈藥,否則斷難速成。好比‘十靈丹’,便可續接筋骨,起死回生。”
“作為攻擂一方,按規矩此戰必派花魁出戰。”回天長老顧仙娘,斟酌言道:“如此,兩位護法不可輕動。而‘回春圣手’四花魁又不以此為長。只能由琴操并靜音攜眾出戰。”
“莫非對方六花魁,皆通拳腳?”公主軍師李惠欣追問。
“尚未可知。”回天長老顧仙娘,道破心聲:“上海灘既(兼)并長三書寓。料想精通拳腳者,只是二家之一。”
“然不可不防。”公主軍師李惠欣,謹慎為上。
“好。”回天長老顧仙娘,欣然點頭。
原來,按老規矩,迎戰可上舉門,搦戰必出花魁。
簡單來說,作為挑戰方,只能派花魁上場。作為應戰方,則人手不限。只要是包間內的本門弟子,皆可上場對敵。顯然這個賽制對挑戰者的要求更嚴苛。對迎戰者則相對友好。
然而“刀劍無眼”。孰勝孰負,一較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