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森押了口茶繼續“如果把生活分成100份,那么前二必須是物質,一個叫吃飽,一個叫穿暖。這是生活的基礎,沒有這前二,其他的也就沒有了。”
“但是前十里必然有兩種精神,一種叫虛榮,一種叫攀比。無非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滿足感不一樣,有些人吃飽,穿暖,就可以虛榮了,攀比了,有些人卻把物質做到了極致,不要說做到極致就不虛榮了也不攀比了,只不過是換個對象而已。”
“為什么我要把虛榮和攀比放在前十呢?因為他們想攀比的其實是精神生活,卻用的是物質手段,所以低級,非常低級。”
“那么再說說精神生活,我認為精神生活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個人爭取,另一部分是別人認可,當這兩種精神相遇的時候,小遇擦出火花,大遇就會爆炸,而這些集合后的精神能量可以成倍的膨脹,填滿你的生活,當他大于100的時候,開始的那些物質,攀比都不重要了,甚至生命也不重要了。”
“你們可以想象一下革命先烈,他們為什么不怕死,還有那些軍人,那些醫生,那些警察,各行業奉獻的人。而支持他們爭取精神生活的基礎,我認為是信念。信念越堅定的人享受的精神生活越豐富,再加上同事的認可,如果可以做到社會上的大部分人認可那他的生活是我們不可想象的。”
“追求精神生活一直都有嗎?不是,在封建社會有個別人發現了此道,很少的一部分,而大部分人還在最求生活的前一二物質部分。而那些世家門閥也不會讓民眾去最求精神生活,他們自己也不去最求,他們的生活還困在前十。他們的財富來源于掠奪和剝削,他們封鎖了一切晉升通道,甚至高于皇權。所以普通民眾沒有資格去最求這些,只為生活的前一二奔命。”
“我們的祖輩為了今天奮斗了兩千多年,才給了我們這個機會。隨著國家的強大,富有,你們慢慢會發現所謂的拜金主義是多么的可笑。那些出國崇洋媚外的人是多么的可笑。他們把讓他們生活富裕的機會放棄了。他們所得那些物質優勢也會慢慢消失。”
“絕對物質優越是吃飽飯和吃不飽的區別。你吃大龍蝦,我吃小龍蝦,這已經不是物質優越了。”
“而可以最求精神生活的國家,放眼全球,唯我們一家。大家現在多大人還在攀比物質,這只是過渡期,他們還沒有發現精神收獲的美妙。某一天看到火場出來的消防員,看到救災的子弟兵,甚至看到清潔工人那張讓汗水澆透還面帶微笑的臉。你會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而我們也是比別人發現的早一點而已。”
“再回到剛才的問題,我們最求這樣的生活還會在乎別人的評說嗎?或者說別人的評說對于我們重要嗎?我們自己的努力,身邊朋友的認可,身邊同事的認可,學生們的認可,我們的生活已經很滿足了,放棄幾部分物質而已,無所謂了。再努力一下有可能我們會做到放棄生活的前一二。那就證明我們的生活已經滿溢了。”
一位記者站起來“那么你們的信念是什么呢?”
大哥和木森同時在自己的脖子上劃拉,拉出念堂身份銘牌,大哥對著攝像機說道“這就是我們的信念,信念是基礎,理想是目標。”
“方總,你們的理想是什么?”
“我們現在的理想是讓華夏醫館開遍全世界。國家越來越強大了!估計10年,20年后會干到世界第一。我們現在也是為做世界第一強國民眾做準備。無論從演藝事業,商業,教育事業,都應該有一個第一強國的樣子。其實你們也一樣,你們做好準備了嗎?世界第一強國的記者應該關注報道的是那些正能量,問的問題應該是怎么樣才能給國家做更大的貢獻,而不是你們問的那些在我看來一點意義都沒有的問題。”
“大家應該改變觀念了,國家發展的太快,以前10年一個時代,現在兩三年,或者一兩年,你們要跟上這個時代。不要還是老一套,做一個新聞工作者應該有的樣子。就像木總說的,你們也去追求精神生活去吧!攀比那些物質真的沒有意義。沽名釣譽對我們來說,呵呵……”
“實在是無所謂。”木森接住了大哥的話,兩人相視一笑,伸出手默契的在空中來了個擊掌。
“各位,我們兩個實在是沒有什么好采訪的,有這個時間我建議大伙出去隨便轉轉,參觀一下我們的學校。所有地方全部對你們開放,我們也不做陪同,你們隨便。我們的學校香灣的明星有不少哦!還都是巨星。都散了吧!”
木森實在是不想在這里呆著了。學習大哥的甩鍋。說完就走出會議室,大哥緊隨其后。兩人吊兒郎當的回辦公室了。
“兄弟,來喝茶,以前這種事情是我的工作之一,現在我發現讓你影響的特別反感這些沒有意義,浪費時間,還費腦子的事情。”
“大哥,我剛才說的你認可嗎?”
“認可,不只是我,樂天他們都一樣,我們幾個從開始到現在也只懷疑在這里生活會不會習慣,至于事業從來沒有過。他們甚至發現了最適合他們的地方,大概這是跟著啥人學啥樣吧!”
“不對,大哥。應該叫人以群分,物以類聚。他們本身就在干這個事業,我們兩個只是給他們提供了一個平臺而已。”
記者們都在學校院里轉,一個單位一個方向。轉的越久越發現這里真的不錯,基礎建設,教學用具高于大部分學校。學生宿舍,學生食堂(這里沒有教師食堂),教學區,武術館,都是上等標準。再加上漢服風格著裝的老師學生,這里就是一道風景線。新聞要的是關注點,這些確實比那些酸了吧唧的問題受關注多了,這些人也激情起來了,以環境拍攝為主,即便碰到老師學生也問一些積極向上的問題。他們也開始做準備了。準備做一個第一強國的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