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跟不上現代的不僅僅是科技,最關鍵的是思維跟不上。
在這五天的時間里,楊廣索性不上朝了,就窩在宣政殿的偏殿里給兩位土包子講課。
宇文愷是城市建筑與規劃的行家,算是基建工程的半個門外漢,但是楊廣還是給他講了一天一夜,才讓他弄明白基本的看圖識圖常識。
王弘的任務是督建水泥工廠,完全是個門外漢,楊廣足足花了三天三夜才給他講明白硅酸鹽水泥組合配比、加工工序的基本組成。
加上之前的三天苦思,再算上這五天五夜的講課,楊廣已經有八天沒好好合眼了,像極了前世趕項目方案、施工圖的情形。
交代好宇文愷和王弘后,楊廣回到了自己的寢宮,他已經八天沒回去了。
劉阿吉也八天沒好好睡覺了,但是他不敢睡,皇帝陛下要回去,他就只能伺候著:“陛下,是否需要貴人侍寢。”
楊廣斜瞥了他一眼:“你想累死朕?”
劉阿吉慌忙趴在地上,磕頭如搗蒜,連說罪該萬死,他最近磕頭如搗蒜的次數越來越多了。
楊廣氣哼哼地罵道:“狗奴才,去備好湯池,朕要沐浴。”干完活洗個熱水澡然后好好睡一覺,這才是打工人的終極夢想。
劉阿吉是個極伶俐的太監,當下說道:“奴才已經命人備好湯池,請陛下移駕暖玉閣。”
實際上太監自稱奴才這個事情得到元朝之后才有的,劉阿吉這個自稱完全是腦筋轉得快,直接用上了。
楊廣望著他半天不語,忽而問道:“阿吉,你在我身邊多少年了?”
劉阿吉伏低下跪,又是磕頭如搗蒜,他已經猜不透這位皇帝的心思了,唯有磕頭如搗蒜:“奴才八歲在陛下跟前添燈油,如今已有八個春秋了。”
楊廣又問道:“阿吉,你書讀得怎么樣?”
劉阿吉道:“奴才自幼隨內侍監大人讀書,已曉得四書五經人倫綱常。”
楊廣贊道:“那你很厲害呀!”
劉阿吉聽不出皇帝陛下是夸還是貶,只好腦袋趴在地上:“奴才應當之事。”
良久,楊廣才又說道:“阿吉,朕現在與你一個差事,你去偏殿找宇文愷,學習他手里的圖冊,有不會的就問他。”
劉阿吉愕然,這是要趕他走?他失寵了?
楊廣催促道:“快去吧!他們那里正缺得力助手!”
劉阿吉從地上爬起身子,哭道:“那陛下您哪里可缺個體己的人了。”
楊廣看他惺惺作態,前世厭惡太監的那股邪火又上來了,一腳踢了過去,直踹得劉阿吉翻滾出去,才叱罵道:“狗奴才,朕讓你去你就去,哪兒這么多戲!”
劉阿吉慌忙起身,向著偏殿跑去。
楊廣踢完、罵完又開始后悔了,這要是哪天這個劉阿吉懷恨在心,給他湯碗里放個砒霜,他可就死翹翹了。
這其實是楊廣想多了,現代人的思維肯定是這個人挨欺負了,十有八九會報復回來,哪怕是高高在上的領導,一有機會也會上去踩一腳。
但是在古代,尤其隋唐之初,這個地主士大夫為主體的社會里,等級極為森嚴,劉阿吉這種養在家里的宦官太監,是萬萬不會想到報復的。
楊廣遣劉阿吉去學習通濟渠圖紙,其實還有一重意思,就是試驗一下古人對于科技的接受及學習程度。
他想透過劉阿吉來看一下,需要多久才能培養一批能接受現代化工程理念的古人。
畢竟單槍匹馬的楊廣不能實現大隋王朝的全域基建,他需要幫手,一些能理解他知識、理念的幫手。
在三月份余下的日子里,楊廣又陸續安排了幾個年輕聰明的宦官去學習,這期間,他也在偏殿負責現代工程理念的講解,成為大隋第一批工科生的第一任導師。
三月二十三日,王弘快馬疾馳潁川郡,帶著楊廣的圣旨建造水泥工廠去了。
三月二十五日,宇文愷帶著大量的圖紙也離開了偏殿,開始正式主持通濟渠的鑿建工程。
三月二十八日,楊廣在偏殿組織了一次基本工程常識考試,考生就是他之前安排的宦官太監,出乎意料的是,這一眾太監的成績極好,尤其劉阿吉是甲等上,算是一百分滿分學生了。
至三月三十日,楊廣已有十四日沒有上朝了。
所有的朝臣都不知道,皇帝陛下半月不上朝到底在做什么事,直至宇文愷招募工匠的時候才走漏了風聲。
如此一來,進諫的奏章像是鵝毛大雪,幾乎把楊廣給埋了起來,更有甚者已經開罵了,什么陛下忘文帝之艱乎、什么陛下不見陳后主之困耶?總之林林總總都是反對通濟渠開鑿的。
穿越者楊廣可沒有真正楊廣那么聰慧善辯,能把一眾朝臣辯得啞口無言,而他只能老老實實窩在寢宮里,朝會他是不敢去的,那幫朝臣吃了他的心都有了。
所以,第三次的扔飛碟游戲又開始了,只不過這次奏章實在太多,他扔都扔不完。
正當楊廣發狠要把這些奏章全燒了的時候,一個身著華麗服飾的女人攔住了他。
是蕭嬪,一位極為美麗的女人,楊廣的妃子。
“陛下何故要燒群臣的奏章?”她的聲音也很好聽,似乎是風鈴吹過耳邊。
楊廣有些尷尬,不僅是燒奏章被人瞧見的尷尬,還有偷別人老婆的尷尬,只悶頭說道:“酸儒廢話,燒了省心。”
“陛下,臣妾聞伍子胥因諫而亡身,而當下群臣納諫,陛下僅是把奏章燒了了事,當真是明君了。”蕭嬪的話語似乎有別的含義。
楊廣十分確定這個女人在說反話,但是一時也不好辯駁,只好將問題拋給這個多事的女人:“朕要鑿建通濟渠,使東西聯通,河淮通達,乃利萬世之功,奈何這把酸儒目光短淺,不識大局。如今群臣圍攻,蕭嬪可有策教朕?”
蕭嬪掩嘴輕笑,桃花眸子水光閃閃:“陛下,臣妾有上中下三策可為陛下解憂。”
楊廣聞言驚喜起身:“快快說來!”
蕭嬪道:“下策者,使一力士,錘殺領頭者于朝堂之上,群臣攝于陛下威儀,必不敢再多言。”
楊廣連連搖頭:“不妥不妥,中策為何?”
蕭嬪道:“中策者,遣心腹之臣,從中斡旋調停,陛下居中得利。”
楊廣又搖頭:“不妥,費時耗力,上策為何?”
蕭嬪道:“上策者,陛下開科取士,優選寒門士子,轉嫁群臣注意力,讓士族為主的群臣兩難擇其一。”
楊廣聞言愣了一下,繼而撫掌大笑道:“此果為上策!”
對,他就應該開科取士,他要訓練他的工程技術人才大軍,這樣才能在以后的基建工程中如魚得水,從而活到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