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后雖然有種種顧慮,最后還是同意了元宗的想法。兩個原因,一是姬地年紀漸長,不早日就藩,怕宗室與朝臣勾結。二是高后也想給針扎不進水潑不進的河北挖挖墻腳、摻摻沙子。
可高后也無意僅僅將姬地一個人分封到河北,畢竟這無異于給河北名家送去了一個可以利用的質子。于是,元宗三年春,高后一次性地將世宗皇帝的三個兒子和兩個弟弟都分封到河北。也就在這時,景興皇帝姬允也得以就藩太原,封晉陽王。
而姬地雖然得以外放為王,但卻并沒有分封到富庶的趙地首府邯鄲,而是前往了燕地的漁陽,作了漁陽王。漁陽地處偏遠,既處于西涼軍三個兵鎮之間,又毗鄰燕地首府北平。
姬地一就藩,就干出了一件天下震驚的大事。當時漁陽城內,最有權勢之人,是河北盧家家主的妻弟潘建安。潘建安仗著自己大舅哥的權勢,在漁陽城內從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就是漁陽令來赴任,也要首先到潘建安家里拜會。彼時,漁陽王新設,朝廷要劃撥一部分土地給漁陽王開府,漁陽令林仲本已位居四品,作了一任主官,卻處處受潘建安的壓制、看潘建安的臉色,嘴上不說,心中卻有意給潘建安使使絆子。為此,林仲就賄賂了洛陽來勘察地形的禮部員外郎,名曰風水,實則將包括潘建安的三畝地劃歸到王府所有,想借著朝廷的大義好好敲打敲打潘建安。
潘建安十歲那年,姐姐就母憑子貴,當了盧家的大夫人。潘建安更是養尊處優,在整個燕地除了看姐姐姐夫的臉色,誰的面子也不給?,F如今,漁陽有良田的人家成百,偏偏就占了自己家的三畝田。潘建安勃然大怒,給姐夫寫了信,姐夫也不置可否,只是說讓他有理有據有節。潘建安有了底氣,放出話來,天王老子來也別想占了自己的地。有潘建安帶頭,漁陽士紳有樣學樣,征地、征徭役都十分困難。林仲倒也不惱怒,只是實心用事,征地、修王府都盡力去做,只是一道又一道折子遞送洛陽,給高后、元宗和漁陽王訴說自己的難處。
就這樣,五個月后,當漁陽王姬地已經就藩之時,本來千畝的王府居然只修出了五百畝。姬地年方十六,尚是弱冠之年,又怎么能吞下這口氣,從神都來漁陽路上一直琢磨整治潘建安,可是新就藩,又在河北之地,豈能造次。幾經思考,姬地居然干出這樣一件事,他一到漁陽,就去潘建安府上拜會。潘建安春風得意之時,心里很是懈怠。沒想到推杯換盞之際,姬地竟以獻刀為由,手起刀落,直接卸下潘建安的人頭。潘建安猝死,潘家群龍無首,竟然放任姬地和親隨瀟灑離去。
潘建安人頭落地時,林仲坐在身側,一言不發。姬地瀟灑離去后,林仲突然發了威,竟將漁陽城內所有不同意征地征役的大戶全部拘拿。這二位的舉動朝野震驚,盧家上書朝廷,必須遷藩黜林,并威脅高后,如果不這樣做,河北恐生事端。姬地和林仲如此雷霆手段,蕭家和崔家也感到唇亡齒寒,同樣聯名上表。
雖然元宗以來,河北已經驅逐了四位郡守,但是驅逐一位藩王卻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高后受到奏表后,雖然大為震驚,但是確實也起到了自己摻沙子、立絆子的作用。高后確實有心以漁陽事件為要挾,進一步控制河北的局勢。于是,她雖然一邊出言安撫河北三族,說姬地未得皇命,林仲的手段非利民所為,削姬地為漁陽公,罰俸林仲三年。但另一方面,卻明發上喻,以抵御東胡為名,令姬地領豐寧、平谷、懷柔三鎮兵馬,命林仲兼任盧家所在的右北平郡守。
只是兩道上喻還未發出,河北竟又生激變!元宗三年八月初三,獷寧兵鎮、令支兵鎮居然被盧家攻陷!高后還沒來得及作出反應,又是一條驚天動地的消息:八月初五,姬地、林仲二人居然率府衛八百渡過沽水,生擒正在潞縣排兵布陣的盧家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