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貓藏,少貓藏,把你的糧食借給我兩擔(dān)。”
“沒有,走吧!”
“媽,怎么沒借給呀!”
這時,我比小燕子還著急地問母親。
“貓和鼠是天敵,小燕兒提貓老鼠能借給它糧食嗎?”母親對我說。
“這大冬天的,媽媽讓你去向鼠倉官借糧食,你怎么說的。”
小燕子把剛才借糧的話學(xué)說了一遍。
“是貓就避鼠,燕子你提貓鼠倉官能把糧食借給你嗎?”
“應(yīng)該說,老倉官,少倉官,把你的糧食借給我兩擔(dān)。”媽媽對小燕子說。
“哎!”小燕子答應(yīng)著,高興地又去了,把剛才媽媽教的學(xué)說了一遍,果然借來了糧食。
每當(dāng)想起小時候,母親給我講的小燕子借糧食的故事,心中不知是什么滋味,眼睛總是酸酸的,現(xiàn)在的母親,靜靜的躺在老家的土炕上,母親老了,生活也不能自理了,每次回家看望母親,眼睛總是不自主的濕潤,走的時候,母親總是問什么時候還能回來。可是生活地拮據(jù),使我不能停下腳步,還有三個孩子指著(依靠的意思)我呢?在家呆上一兩天,就會匆匆離開,老家有大哥打理,我們兄弟四人很放心。
小時候的記憶中,母親的字典里好像就是沒有“累,疲憊”的字眼。一天到晚總是忙個不停。也許父親是個傷殘軍人的緣故,家里的大小事情,都由她來操辦,洗衣做飯,縫縫補補。農(nóng)田里的各種活計,還有我兄弟四人一年四季的衣褲,她都信手拈來,這世上好像沒有能難住她的事情。
她還是村里的婦聯(lián)主任,經(jīng)常去公社里開會,還是隊里的飼養(yǎng)員,每天到隊里去喂豬。
在我出生的那個年代里,人們已不在挨餓,也沒有別的要求,見面一句“吃了么”是發(fā)自心底里的問候,人們有飯吃,有衣穿,就很滿足,不像現(xiàn)在的人們,有著各種各樣,五顏六色的欲望。
“小榮子…家來吃飯來”到了飯點,母親站在大門口那一聲,欲揚頓挫大喇叭似的聲音,便會響徹大半個村子,只要能聽到,天底下那句最美麗最動聽的聲音,我便會像小鹿一樣,一蹦一跳,歡快的向家奔去。
“慢點吃,別噎著。”看著我吃飯狼吞虎咽的樣子,母親笑著說。這時候是母親最快樂的時候。
小時候我身體很弱,感冒發(fā)燒是家常便飯,從村里診所出來,“媽,我難受。”我說。
“來,媽背著,到家給你做最愛吃的攤雞蛋。”母親說。
家里有個盛飯的銅勺子,抓兩把柴火,點燃,勺里倒點油,打好雞蛋,倒進勺子里,便是美味的攤雞蛋了。
“媽,等你老了,我也背著你。”這時候母親總是笑著不說話,現(xiàn)在看來,這也許是世上最好聽的謊言。
感冒發(fā)燒來的快去的也快,吃片退燒藥,蓋上被子,發(fā)一身汗,燒馬上就會退去。
“揉揉搓搓,百病消化,吃多了吃少了,拉脬臭屎就好了”媽媽更是治肚子痛,消化不良的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