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人見自家老大突然倒地不起,頓時亂成一團,這宴也開不下去。
一眾潑皮忙將頭領扶入內間,此時他已經昏迷不醒,眾潑皮面面相覷,一時間沒了拿主意的人。
大家伙大眼瞪小眼,兩眼發蒙。
還是一名無賴靈機一動,叫道:“要不請郎中來瞧瞧。”
“請郎中要錢,咱們哪里有閑錢?”
十幾人湊一湊倒也不是拿不出來,但誰的錢不是錢?
你能指望這些潑皮無賴講義氣,自己掏這錢,那是想多了!
是以這些人或是默不作聲,或是吭吭哧哧,仰或舉目四顧,場面一度陷入尷尬。
這時有人高聲提議道:“咱們是干什么的,大伙一同去綁了郎中來,看不好病,把他鋪子給砸了。哪里還需要掏錢?”
此話一出,眾人眼前紛紛一亮,這倒是個好主意。
即請了郎中來,也不需要自己掏錢。
眾人紛紛叫好,鼓噪著去綁郎中來瞧病。
于是眾潑皮無賴分做兩隊,一批人守在此處,另一批人去綁縣內的郎中。
出了門,眾潑皮無賴們直奔縣內郎中家里。
路上遇到巡邏、更夫,見他們人多,也不敢上前斥止。
只能眼睜睜看著他們浩浩蕩蕩,揚長而去。
待眾潑皮無賴走遠,更夫們才長長松出一口氣,暗罵一聲晦氣。
加快腳步,忙轉了個街頭,搖一搖頭,把榔頭照著鑼面一敲,鏘的聲響,瞬間又來了精神。
更夫一路敲著銅鑼,一路往前走。
前方一道人影,見了更夫走來,向小路旁避讓。
更夫卻像沒看見一般,敲著鑼徑直遠去。
站在小路旁避讓的人影搖了搖頭,見路旁有株柳樹,失落的走到柳樹下。
王青山背靠在老柳樹,仰望著天空點點繁星,怔怔出神。
他知道,自己又死了!!!
目前自己大約是鬼魂狀態,旁人也看不見自己,比如剛剛經過的更夫。
他也說不清楚,自己這種狀態是怎么回事。
為什么自己第一次被車撞死,經歷了穿越,而這次死后卻仍然滯留此世間!
為什么死后沒有經過輪回轉世!
也沒有黑白無常請他去喝免費的湯——孟婆湯!
自被詛咒吞噬生機死后,已過二日時間,他也沒有遇見過其他的鬼。
仿佛自己被這個世界遺忘了……
剛來這個世界時,王青山還以為自己是因為量子糾纏之故,并不太相信宇宙中存在鬼魂。
隨著了解到,這個世界有妖、有修士、有魔……
也曾經產生過不一樣的心思,但現在,自己終是化做鬼魂狀態,一切俱是空歡喜罷了!
明月高懸,只是王青山感覺自己更加的冷了。
就在這時,得得得的馬蹄聲響,王青山轉頭望去。
只見一名小吏打扮的人影,騎在匹白馬上,自遠方路道而來。
白馬后面,是二道影子,抬著頂白色的轎子。
只不過,這二道影子,足不沾地,反倒似隨風飄過來一般。
走的近了,王青山才發現騎白馬的小吏,和抬轎子的二人,估且說人吧,臉色都非常僵硬。
果然,騎白馬的,不一定是唐僧,也可能是鬼差。
騎白馬的小吏在柳樹邊停住,在王青山愕然的眼神下,翻身下馬,對他說道:“下吏奉城隍旨令,特邀王秀才前去一敘?!?p> 說著小吏奉上帖子,送到王青山手上。
王青山呆了一呆,鬼影木然接過帖子。
展開短箋,只見素雅的紙張上,寫有一行飽滿墨色的字跡,道:久聞君名,今有佳釀數壇、有明月高懸、有梅花綻開,有夜風輕拂朱欄,亦有美姬助舞,興之所至,欲作雅會,奉請清賞,當不至使君失興矣!
貼子末尾具名顯佑伯長山張生。
王青山恍然,原來是本地龍城縣的城隍相邀,只是不知道因為何事才發出邀約!
小吏作請勢,前面的鬼轎夫差役早就閃在旁邊,讓出轎道。
王青山想了想,終是在轎子里坐下。
如今自己已經身死,這么飄泊終不是事兒,還是前去見一見的好。
小吏也不再騎在馬上,而是牽著韁繩走在前面引路。
后面二名鬼轎夫抬起轎子,跟在小吏后面。
速度極快,未及,來到縣北城隍廟門口,王青山下了轎子。
果然有絲竹之音飄出廟墻,傳入王青山耳內。
那名小吏早一步入內通報,王青山只好站在廟墻下靜候。
沒過一會,又有青面小吏出來,引王青山入內。
這時絲竹樂聲停下,舞姬歇止。
青面小吏將王青山引入主座,王青山依禮拜道:“龍城王青山,見過顯佑伯!”
抬眼望去,見一名男子坐在主位,他容貌俊美,亦作書生打扮。
雖然是座在席上,但身形亦然修長。
王青山見他座在主位上,想來,他就是本縣的城隍了。
城隍正也抬眼打量著王青山,四目相對,王青山只覺對方眼內透著股詭異莫名之意。
城隍左近亦是坐著幾名佐官,正好奇的打量著王青山。
城隍對王青山點了點頭,吩咐左右侍女道:“來者是客,添置一份碗筷。”
然后又對王青山道:“聽聞先生在文墨坊賣字為生,舊聞先生墨寶飄逸秀美,仍百年難見,今天想請先生寫就一幅,不知可否?”
王青山知道,城隍專管陰司,權限很大。
現在自己成了鬼魂,可是被對方所管制,自然不會拂了他的意愿,多交朋友總是不會有錯的。
當下忙回答道:“能得到大人的欣賞,學生自是喜歡,自然無有不可?!?p> 城隍見他答應,十分興奮,當下撤了酒宴,擺上墨寶。
王青山手執秋毫,轉而問道:“不知城隍,書何字詞?”
城隍搖頭吟了一句:“有花有酒春常在,無燭無燈夜自明?!?p> 王青山正等下文,卻不見后續,轉而看向城隍,城隍答道:“本官才疏,生前偶然得了一佳句,可惜,始終沒有續上?!?p> 王青山只得在素紙上寫下這一句詩,未了,依城隍所言,上款題:長山張生詩,下款題:大夏元嘉二十八年冬,王青山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