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衛昏昏欲睡,困意好似一座山峰,壓的他抬不起頭來。
“哎,醒醒。”
門衛頓時打了個激靈,睜開雙眼看著來人,沒好氣的道:“干什么?”
任誰在睡夢中被人打擾,都不會有什么好脾氣。
宋賦道:“找人。”
門衛揮手驅趕道:“找人去別處去,這是你能來找人的地方嗎,眼睛瞎了不成。”
宋賦怔了證。
常言道閻王好見小鬼難纏,現在看來還真是說對了。
宋賦聲音微冷的道:“我找的人在這。”
門衛道:“喲呵,小子,你口氣挺狂的啊,你知道這是什么地方嗎?”
宋賦道:“劉世奇的家。”
門衛眼睛一瞪,怒道:“放肆,我家老爺的名諱豈是你能直呼的。”
說完他就做出抬手打人的動作。
宋賦也不愿再和他廢話,畢竟眼下雖然是春天,但天氣已經逐漸炎熱,曬的讓人難受。
宋賦道:“我就找你家老爺,你進去告訴他,就說宋賦來看他。”
門衛不屑的撇撇嘴,正要說什么,卻突然愣在原地。
這名字怎么聽起來這么耳熟?
新來的縣令好像就叫宋賦,而且還是個年輕人。
想到這,門衛悚然一驚,接著上上下下的打量著宋賦,語氣逐漸變的緩和起來,“你來找我家老爺?”
宋賦點點頭,“快去通報,這太陽能曬死人。”
“好好好,您稍等片刻,我這就去。”
門衛連忙轉身,似兔子般跑動起來。
宋賦站在門外,打開折扇扇風,而站在他身邊的穆紫凝自然也享受到了這股清涼。
吃過中午飯,宋賦就帶著穆紫凝前來找劉世奇,畢竟這是昨天在上河鄉說好的事情。
不一會兒的功夫,劉世奇的身影就映入眼簾,而在他的身邊,則跟著唯唯諾諾的門衛。
在劉世奇和宋賦寒暄的時候,門衛戰戰兢兢的站在一旁,頭低的好像能塞進褲襠里。
宋賦見狀,也懶得和這個家伙計較,相信留著這種人,劉世奇一定會得罪不少人。
“宋大人里面請。”劉世奇伸手示意。
宋賦點點頭,當仁不讓的往里走去,穆紫凝緊隨其后。
劉府不大,比起之前宋賦在郊外所見到的那座園林,可以說是小巫見大巫。
“臭小子,你還敢來。”
突然間,一道尖銳的聲音響起。
宋賦尋聲看去,只見鼻青臉腫的劉世姝正站在屋檐下,一雙眼睛死死地瞪著他。
宋賦笑了笑,隨意看了眼身邊的劉世奇,并沒有理會劉世姝。
劉世姝立刻抬腳沖了過來,昨天傍晚那一頓打,痛的她到現在都沒有緩過來,今天早上她還在想找人去報仇,卻沒想到在自家看到了仇人,可謂是分外眼紅。
“你給我站住。”
劉世奇冷眼看去,劉世姝前沖的身形瞬間停下。
“滾回去。”
“哥。”
“我讓你滾回去。”
“哼!”
劉世姝惡狠狠的看了宋賦一眼,隨即轉身回屋。
劉世奇嘆息一聲,隨即面帶笑容的道:“讓宋大人見笑了。”
宋賦擺擺手,“無妨。”
書房歷來是商議事情的好地方,因為安靜且隔絕外人。
劉世奇的書房書香味十足,每個架子幾乎都擺滿了書籍。
宋賦手撫書籍,它們都被打掃的干干凈凈,沒有半點灰塵。
劉世奇道:“宋大人請坐。”
宋賦也不客氣,坐在主位上,穆紫凝則站在一側,并未落座。
劉世奇也沒多說什么,只是笑道:“宋大人能來寒舍,寒舍真是蓬蓽生輝。”
宋賦道:“劉大人,客套的話就不必說了,我今天來這,只是為了和劉大人說三件事。”
劉世奇聞言,不動聲色的道:“宋大人但說無妨。”
宋賦道:“這第一件,就是關于寧縣。”
劉世奇道:“哦,宋大人覺得寧縣如何?”
宋賦道:“很不好。”
劉世奇道:“那宋大人覺得有必要改一改?”
宋賦道:“眼不見心不煩。”
劉世奇沏茶的手微微停滯一下,隨即又再度動了起來。
茶水落杯,半杯便停。
他也不去看宋賦,而是說道:“宋大人說笑了。”
宋賦道:“我從不說笑。”
劉世奇無言。
宋賦盯著劉世奇,一字一句的問道:“劉大人可知我為何來寧縣?”
劉世奇欲要回答,但最終在腦海里仔細思索了片刻,隨即才緩緩說道:“知道一二。”
宋賦點點頭,“祁朝律法,每一任縣令,任期五年后即可調任,有可能往上,也有可能往下,或者是平遷,這些都有可能。”
“劉大人覺得,以我這等年紀,是希望向上,還是希望向下?”
劉世奇目光一閃,回道:“宋大人年紀輕輕就得位居縣令,正是意氣風發的時候,自然是向上為好。”
宋賦聞言,毫不掩飾的道:“我也正是此意,所以希望劉大人不要讓我難堪。”
劉世奇道:“宋大人又說笑了,宋大人乃是縣令,我只是區區一個縣丞,怎么會讓宋大人難堪。”
宋賦道:“希望如此。”
“那么我們再來說說第二件,常言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到時我走了,這空缺出來的縣令之位,我覺得,我還是有說話的權利,劉大人以為如何?”
劉世奇瞳孔一縮,氣息也為之停頓片刻。
縣令是他半輩子的夢想,從他攀上高枝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想坐到這個位子上。
其實他本有更大的野心,那就是成為郡守,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現實更是無情的鞭撻著他,他的野心逐漸由大變小,最后還是覺得縣令比較好。
因為郡守屬于可望而不可即,而縣令,卻是可望且可即。
當他費了無數的手段和代價,眼看終于要坐上寧縣縣令的位置時,朝廷突然給了他一個晴天霹靂。
要說他不恨,那是絕對不可能。
劉世奇在心中反復猶豫,反復思索。
這時,宋賦已然不想再等,他直截了當的道:“劉大人,我既然是來找你商議,自然是坦然相對,不說虛言,況且劉大人難道覺得我說的并不是事實?”
他想往上走,這是事實;縣令任期只有五年,這也是事實。
他只是將這些事實說出來,自然是真話。
劉世奇啞然一笑,道:“宋大人多慮了,我只是在想,如何助宋大人高升。”
宋賦道:“這屬于第三件事。”
劉世奇道:“看來宋大人有辦法了。”
宋賦道:“這是自然。”
按照祁朝律法,想要升遷,就必須政績突出,也就是說要有大功而無大過,不然就別想了。
宋賦手指輕輕地敲著桌面,他在腦海里醞釀了一下措辭,“趙歷貪贓枉法,實為寧縣最大的毒瘤,鏟除了他,寧縣便會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一片盛景,劉大人以為然否?”
劉世奇眉頭一挑,“沒想到宋大人如此喜歡說笑。”
宋賦翻了個白眼,隨即起身道:“既然這樣,那我就告辭了,劉大人請留步。”
說完,他直接走了出去,連一絲猶豫都沒有。
這老家伙到底是老謀深算還是隨著年紀的增長而逐漸變的怕事,宋賦并不想探究,也不想知道答案。
因為劉世奇對他來說只是屬于錦上添花的用處,并無雪中送炭的實效。
只是說缺了劉世奇,他要辦的事情會慢一點,但最終依舊會達成目的,他有這個自信。
“宋大人請留步。”
宋賦微微一笑,轉身道:“劉大人還有事?”
劉世奇追了出來,臉上帶著和善的笑容說道:“宋大人為了寧縣百姓不惜屈尊到此,實在是我寧縣之福,我身為大人左膀右臂,豈能不盡心盡力。”
宋賦心中冷笑一聲,臉上波瀾不驚的道:“這么說,劉大人愿意助我一臂之力。”
劉世奇道:“這是自然。”
緊接著兩人又回到書房。
劉世奇道:“宋大人應該知道,縣尉是由朝廷任命,所以大人你并無革職的權利。”
宋賦沒有回答,而沒有回答,便是默認。
要是他有革職的權利,早就把趙歷連同身邊的這個老狐貍一起弄死,怎么會留到現在。
劉世奇道:“所以我們只能向上諫言,至于結果如何,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宋賦道:“能得劉大人這一語,我便安心了;至于趙歷的罪證,我相信劉大人應該查得出來。”
劉世奇道:“宋大人只管放心,為了寧縣百姓,我早已暗中搜集,只等有位能為民做主的清官到來。”
“劉大人過獎了。”
宋賦一直觀察著劉世奇,這老家伙在說起這些話的時候,居然能做到臉不紅心不跳,臉皮比城墻拐角都厚。
宋賦咂咂嘴,“那就有勞劉大人了,我便不多叨擾,告辭。”
宋賦給穆紫凝使了個眼色,于是兩人就在劉世奇的相送下離開了劉府。
劉世奇站在門口目送,一直等到那兩道背影消失不見后,他才轉身返回。
書房寂靜無聲。
除了劉世奇之外,還有一個身形佝僂的老者。
他叫劉福,是劉家的管家,已經兢兢業業為劉家操持家業數十年。
可以說,在整個劉家,除了劉氏三兄妹之外,就以他的地位最高;而在某些時候,他說的話僅次于劉世奇,就算是劉世宗和劉世姝見了他都不敢放肆。
“不知老爺喚老奴前來,可是為了那位新縣令之事?”
劉世奇隨即把剛才商議的事情從頭到尾和劉福說了一遍。
劉福聽完后,先是慢悠悠的思索了一陣。
劉世奇道:“你覺得他說的話可信嗎?”
劉福道:“只有三點是真的。”
劉世奇道:“哪三點?”
劉福道:“他要往上走,他被人踢到寧縣當縣令,他要對付趙歷。”
劉世奇怔了證,“你這老家伙可越老越滑頭,這些我自然知曉。”
劉福道:“老爺,像這種年輕人,有抱負,有野心,有沖勁,而且為了自己的目的,居然能來找老爺聯手,手段和城府都不缺,老爺得小心與虎謀皮啊。”
劉世奇眼神低沉,這老家伙真是越老越不中用了,他需要得到新的見解,而不是這些廢話。
他要是連這些都需要人來解釋,他也就做不到縣丞的座位上,而是早就被趙歷給打的萬劫不復。
“你下去吧。”
劉世奇不耐煩的揮揮手。
劉福見狀,欲要說些什么,但最后只是化為一聲微不可查的嘆息,緩緩離去。
劉世奇面對著一副山水畫,腦海里不斷回憶剛才和宋賦交談的一幕幕,并仔細咀嚼每一句話和宋賦的每一個神態。
到最后,他突然笑了一聲,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杞人憂天了。
就這種小娃娃,他一只手都能對付,何必怕成這樣。
就算宋賦如劉福所說的那樣,但那點所謂的手段和城府,在他看來簡直就是幼稚的可笑。
無論如何,趙歷必須死。
多年僵持不下的局面,終于迎來了打破的時機,豈能就此放過。
況且從宋賦來到這寧縣,他從沒有得罪半點。
就如昨天,劉世宗被打了,他老老實實的去贖人;劉世姝被打了,他也沒有多言。
這般作態,相信宋賦應該明白。
劉世奇雙手藏在袖中,微微握緊,為了以防萬一,還是得留下后招以制衡宋賦。
只要宋賦真如剛才所說的那樣,五年任期一滿就滾蛋,那么縣令之位,一定就是他劉世奇的,再無任何的意外。
至于宋賦臨走前會不會向上舉薦,這點根本無關緊要。
為此,劉世奇覺得,哪怕花費再大的代價都是值得的,畢竟只要坐上縣令之位,就可以十倍百倍的拿回來。
想到這,劉世奇轉身來到桌子前,右手按住硯臺輕輕轉動。
只聽‘咔嚓’一聲脆響,一面書架緩緩移動,露出了一個凹槽,里面擺放著一沓整整齊齊的紙張。
劉世奇拿起,輕輕吹走灰塵,隨即就坐在凳子上細細看了起來。
上面所寫,俱是趙歷做過的惡事,一樁樁一件件,絕沒有半點遺漏。
本來他當時就可以直接遞上去,但那個時候他身后之人已經有朝不保夕的跡象,故而他忍住了。
雖然最后性命無憂,可卻遭受了極大的打擊,故而就不宜再對趙歷下手,于是便忍到了現在。
他相信,這位年輕的縣令雖然被踢到了寧縣,但在朝堂之上依舊有些人脈,到時聯手之下,趙歷定然完蛋。
畢竟對付一個小小的縣尉,絕不會比對付一個郡尉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