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塾之上。
“張雷小子,你現(xiàn)在居然都敢號稱當世之上最有學問的人了?”孔問來圍著張雷的書桌轉來轉去,對于張雷最近名聲在外頗有點嗤之以鼻。
“豈敢,豈敢。這都是外人所瞎傳,非吾所愿。”張雷也深知人怕出名豬怕壯的道理,尤其是他現(xiàn)在寄人籬下,在孔府的私塾里讀書。何況還有這個一直與他作對的孔問來。
“那好吧,這個是我的表親-柳英男。我今天特地請他來和你討教一番。”孔問來得意的說道。
“對不起,無可奉陪。”張雷兀自不愿意接下挑戰(zhàn)。
見張雷不愿迎戰(zhàn),由孔尚香女扮男裝的柳英男已忍不住上場了。孔尚香女扮男裝之后,英氣不凡。
“呦呦呦,原來名聲在外,也是浪得虛名。”孔尚香譏笑道。
“亭中悠然觀碧水,人前無意逐虛名。”張雷頭也不回,往后擺手,言道“謝過了”。
“名聲都是外在的。都說你有學問,那我們一起探討一下如何?”孔尚香仍然不依不饒,堅持邀請張雷一起討論學問。
同學們見到這種場面,也都看熱鬧不嫌事大,起哄讓張雷接受挑戰(zhàn)。
夫子這時候正好趕到,聽到孔問來找來表親,要和張雷探討學問,不禁心癢難耐,激起少年心性,有心讓學生之間比較一番。
于是他勸說道:“學問之道,審問明辨。《禮記·中庸》也說了,要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告訴我們呢,做好事情要廣泛的學習,仔細的探究,謹慎的思考,明確的辨別,最后要切實的去實行。那我們今天何妨來一次學問大討論呢?”
“是,夫子!”眾人齊聲道。
張雷見夫子如此說,也灑脫的說道“既然夫子如此說了,我也只好奉陪到底了。這位仁兄,你看我們如何比試。”
“請夫子命題,以示公允。”孔尚香將出題任務轉交給了夫子。
夫子見此,只好說道:“那好吧。我們三局兩勝。”
他清清嗓子,言道:“子曰: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相傳有一次,孔子曾獨自站在庭院中,孔子的兒子孔鯉快步跑過時,孔子問他:‘學《詩經》了嗎?'孔鯉回答說:‘沒有'。孔子言道‘不學《詩經》就不會講話啊!'孔鯉便退下來學《詩經》。另一天,孔子又獨立院中,孔鯉又快步跑過時,孔子問:‘學《禮記》了嗎?'孔鯉回答:‘沒有。'‘不學《禮記》就無法立足于社會啊!'孔鯉便退下來學《禮記》。從此,孔家一直有詩禮傳家的傳統(tǒng)。今天我們既然在孔家私塾,那我們第一關就從背詩經開始。”
張雷見夫子如此說,回應道:“是,夫子”,然后把書扔給小伙伴,請點題吧。“《關雎》”小伙伴拋出第一個。
張雷坦然走上前,朗朗開始背起來: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
“《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庭院中充滿了張雷磁性的嗓音。這張雷好生了得,無論點到什么,竟都一字不
落的全部背誦了下來。
被老師指定為裁判的學子邊對照原文,邊聽柳宗強背誦詩經,竟然跟不上。觀戰(zhàn)的小伙伴聽的是如癡如醉,看的是目瞪口呆。柳宗強看在眼里,嘆在心里,果然好記性。
到了柳英男這,他也不堪示弱,雖然不甚流暢,但是最后也是背個一字不差。
“好、好。均是青年才俊,竟是棋逢對手,將遇良才。”這一局,柳宗強和張雷打了個平手,雙方對《詩經》的掌握竟然不分伯仲。
夫子興趣盎然,言道“那我們開始第二局,我們就還是考較詩歌之趣。這次呢,我們玩飛花令。”
飛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時的一個文字游戲,源自古人的詩詞之趣,得名于唐代詩人韓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行飛花令時可選用詩詞曲中的句子,但選擇的句子一般不超過七個字。飛花令對令人所對出的詩句要和行令人吟出的詩句格律一致,而且規(guī)定好的字出現(xiàn)的位置同樣有著嚴格的要求。這些詩可背誦前人詩句,也可臨場現(xiàn)作。飛花令屬雅令,比較高雅,沒有詩詞基礎的人根本玩不轉它,所以這種酒令也就成了文人墨客們喜愛的文字游戲。
參與的學子們一聽說“飛花令”,一個個興趣大增。
“是”張雷和孔尚香都表示明白。
“一個‘開花’的‘花’字”,夫子開場道。
“花近高樓傷客心“,張雷以杜甫之詩開場,第一字帶有花字。“落花時節(jié)又逢君“,孔尚香同樣以杜甫之詩應對,第二字帶有花字。“春江花朝秋月夜“,張雷以白居易之詩作答,“花“在第三字位置上。孔尚香接“人面桃花相映紅“,以崔護之詩應對,“花“在第四字位置上。“不知近水花先發(fā)“、“出門俱是看花人“、“霜葉紅于二月花“,張雷和孔尚香你來我往,雙方比劃了六十個來回之后,孔尚香敗下陣來。
夫子宣道:“這局張雷勝。”
“考完詩歌,那第三局比試對禮記理解。”
“在上位,不凌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則無怨。作何解釋?柳英男你先來。”
柳英男心想“這有何難?”于是答道“君子身處上位,不作威作福,欺凌處于下位的人。處在下位,不巴結奉迎處在上位的人。端正自己的作為而不去苛求別人,那么就不會產生怨恨。古人告訴我們,要想在社會關系網絡中,不招致怨恨,就要“正己”。身正不怕影子斜,身正不僅是個人修養(yǎng),也為會贏得周圍人的真心的尊重。”她不僅回答出來了意思,而且還答出了里面蘊含其中的道理,讓學子們紛紛鼓掌叫好。孔問來更是連連贊道“答得好!答得好!”
“敖不可長,欲不可從,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張雷你來談談”
“好的,夫子。這句話意思是說,驕傲不可滋長,欲望不可放縱,意志不可自滿,歡樂不可以走向極端。這句話是讓人做任何事都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分強求。對人要恭敬有禮,不可自以為是。因為人的欲望無止境,永遠都不會滿足,所以對欲望享樂要有節(jié)制,不可無限放縱,對于功名的追求,要懂得功成身退的道理。在人生的實踐中,能處處把握住這個度,恰到好處,就會無所不成,達至盡善盡美。這句話告訴我們,做人必須要懂得自制,不管是驕傲、欲望還是快樂,都要控制在一定的度之內,否則必然會給我們自身的生活帶來不好的影響。”
夫子連連發(fā)問,二人紛紛作答,并表達自己的觀點,竟是在伯仲之間。這一次夫子也為難了,只好折中判了一個平局。
這一次,孔問來沒達到目的,反而讓夫子心目中對張雷的學問更加的堅定。孔尚香雖然不服氣,但是確實技不如人,心里暗暗給張雷起了個外號為“討厭鬼”。

我捅了馬蜂窩
出氣!好樣的!接下來又會發(fā)生怎樣的愛情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