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里的農牧民一向以半耕半牧為主,不習慣種植,栽培蔬菜。母親雖然也不是種植能手,用多年故鄉古鎮人栽培種植細菜的實踐經驗,給鄰居王嬸傳授了古鎮種植蔬菜的技巧,她幫助王嬸和鄰里們養育栽培西紅柿,黃瓜,茄子,青椒,“西紅柿要打掉旁枝,黃瓜要立桿支架”母親掐著西紅柿的旁支說:“這些細菜,你付出多少辛苦,它就回報多少果實。”在母親的耐心傳教下,西紅柿開花掛果了,茄子,青椒枝枝繁葉茂,掛滿了花骨朵,毛茸茸的黃瓜頂花帶刺漫延生長,王嬸一家喜出望外,高興的合不攏嘴,老倔頭爺爺不習慣吃這些蔬菜,但是看到蔬菜日漸開花結果,眼角流露出罕見的和諧光芒。孫兒春生更是想入非非,要用米丘林學術,開始了試驗“西紅柿嫁接土豆”。搞了小小的試驗田。
母親毫不保留的把種植栽培技術教給了鄰里鄰居和王嬸一家。精明的母親發現人們習慣冬儲大白菜,又托人捎來故鄉古鎮出名的大白菜籽。春天,母親手里捏著圓溜溜的大白菜種籽,讓王嬸和鄰居們種在房前屋后。通過王嬸和其她幾個要好的姐妹們宣傳了母親熟練的種植技巧,得到了絡腮胡子書記的全力支持,讓口里的大白菜順利的沉淀在荒漠里,秋天,荒漠土壤里生長出故鄉古鎮出名的大白菜,白菜骨子層層包裹卷心,顆顆的金雞獨立,身姿修長的大白菜挺拔在諾菜園子里,,猶如一個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朝氣蓬勃的列隊成行,顯示著古鎮的風采,給荒漠里人們帶來了驚喜和福音。
大白菜籽隨著走西口落種在荒漠,一發不可收拾,村鄰們看著都眼饞,自覺轟轟烈烈的開展學習母親的新技術,縣城郊區掀起了傳播種植古鎮大白菜的熱潮,給米倉故鄉古鎮人傳統的買賣人帶來了生意經,但都是偷偷摸摸的私下交易。一旦讓人發現高密,也得上綱上線鏟除資本主義的尾巴。大白菜在人民群眾中悄沒聲息的隨著走西口落戶在口外,扎根生長,繁榮昌盛。
絡腮胡子書記帶領社員們除了修田打壩,學習栽培蔬菜新技術。還想方設法的豐富著菜農的精神生活,晚上電影專業隊,特地為大家播放:“我們村里的年輕人”年輕人精神十足,干勁沖天。勞動一天,仍不辭勞苦,搬著凳子坐在寬敞的大隊部院子里看電影,學文化。
在學習中母親總是團結大伙兒積極響應生產隊的號召。學習主席語錄,她能把“老三篇”——《為人民服務》、《紀念白求恩》、《愚公移山》都一字不落的背下來;政治上她在絡腮胡子書記帶領下緊跟形勢,她熱愛黨中央,熱愛毛主席,事事帶頭,樣樣搶先,至今她老人家常說:“吃水不忘挖井人,幸福不忘共產黨。”
在大隊書記的支持下,米倉一家雖然蓋起了新房,改善了住宿環境。融入了村鄰,精神生活充實了許多,但日子過得還是很緊巴,母親一邊和其他社員一樣開荒種菜,一邊還要想辦法培養米倉姐弟上學,父母的生活還很節儉,省吃儉用,實現她們走西口的夢想。雖然是撿來的棄兒棄女,沉淀在父母心里的,是:“既然收留了人家孩兒,就要負責養育成人昂”